廣電總局下“限歌令”無疑給各大衛視一記重拳,而人們的視線也漸漸轉移到文化類節目,此中大型闖關類節目《漢字英雄》最受關注。本檔節目中,不少煞有介事的“小大人”摩拳擦掌,而能從節目中脫穎而出的寥寥無幾,大多成為成人觀眾的娛樂工具或成電視臺收視大戰的“炮灰”。出任評委于丹也未能逃脫質疑,甚至被指責“虛偽”、“愛現”。

救命稻草:用孩子取悅觀眾?
如今歌舞炫技選秀節目遭遇觀眾“審美疲勞”,《漢字英雄》想以獨特定位成為爭搶收視的“救命稻草”,青少年選手更是成為取悅觀眾的工具。除了被惡搞、被娛樂化外,許多參賽選手穿著入時,言行舉止也被包裝的成人化,無疑此種制作更容易出現喜劇效果,但這種快樂卻是建立在不利孩子健康成長基礎上的。家長也應保持理性,不可過早讓孩子接觸社會上浮躁的風氣。
被批怪圈:于丹太愛現
長期處于輿論風口浪尖的北師大教授于丹,此次出任《漢字英雄》評委,節目中她點評頻頻出錯,不僅把“蹴鞠”讀成“jiù jū ”,把"舊"字寫錯,還大秀甲骨文,有觀眾質疑于丹“太愛現”。網上更是嗆聲四起,有網友稱“就別再出來禍害孩子了”,也有人表示喜歡于丹。一時間,于丹陷于冰火兩重天的境地?磥,在節目中表現中規中矩的于丹老師仍舊難逃觀眾吐槽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