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小璐的媽媽
中國最漂亮的女明星
出生在哈爾濱的張偉欣從小就喜愛跳舞,1970年年僅14歲的張偉欣如愿考入鐵道兵文工團,成為一名專業舞蹈演員,1979年憑借著扎實精湛的專業功底,張偉欣考進了中央歌舞團,不久張偉欣參與了故事片《漓江春》的拍攝,這是她第一次“觸電”,兩年后,張偉欣在電影《飛來的仙鶴》中第一次擔任女主角。
張偉欣:當時是兩個角色,一個是方青卓,兩個人在競爭這個角色,方清卓然后是我,那個時候陳家林(導演)還是覺得方青卓更合適一點,因為方青卓她會演戲,本來就是話劇演員,然后說哭就哭得出來,說笑就(笑得出來),演得非常自然到位。
主持人:那最后怎么又選您了呢?
張偉欣:蘇云那個時候是長影廠的廠長,他說我覺得還是張偉欣(適合),他說她本來一看上去往那兒一站就知道她是跳舞的,跳舞的演員,那么方青卓她戲好,但是她不太像舞蹈演員,就說了一句這樣子的話,當時陳家林說那好吧,就定了我。
張偉欣在《飛來的仙鶴》中的表演得到了廣泛的肯定,這個時候珠江電影制片廠投拍的《鄉音》也把女主角人選瞄準了張偉欣。
主持人:那個時候好像爭議挺大的,當時人家說,您看張老師長得那么漂亮能演好一個農村婦女嗎?
張偉欣:當時(拍攝)《鄉音》的時候,胡炳榴導演他那個時候到我們家去,我也是剛剛拍完一個片子回來,那個時候演一個華僑,那個時候八十年代哪有人戴兩個大耳環,那樣子,晃晃的,頭發都是卷卷的,我又從南方回來以后,穿了一個兔毛的衣服,然后回來以后我剛好穿著這一身衣服回到家里邊說,有一個導演要看看我,說有一個角色,然后胡炳榴一見我他就覺得完了,這么洋的人怎么能演“陶春”呢,當時就改題了,就說我們來看看你,我們來看看你,他就不想也沒有說是心里面在想,后來跟胡炳榴導演說,他說我們當時一想,算了吧(我們)就看看你就算了吧,就走了。
在看完劇本以后,張偉欣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女主角“陶春”這個人物形象,心中也萌發了強烈的創作沖動,張偉欣意識到胡導演的離去不是因為自己的內在氣質不適合角色,而是因為自己的外在形象出了問題,于是,她想了一些方法讓自己看起來好象是變了一個人。
張偉欣:我說我一定要去,我要改變我的形象,讓他感覺我不是那個張偉欣,后來我就第二天用了一番心思,把我的頭發因為那個時候燙過的頭發,那個時候沒有特別好的,就用那個發蠟把它全打直了。
然后就這樣系在后面,穿了一件羽絨服,那種黃色的,那種羽絨服我想這樣子很樸實,看上去我自己也看到我自己改變了,耳環也拿掉了,我說我到那兒去,我去找,讓他們重新再看我一眼,我就只是想重新再看我一眼就行,然后還是去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番努力,張偉欣終于爭取到了試戲的機會。
當時試戲的時候,他(導演)一看一進棚,他一看然后他也沒有說什么,他說,那就試一個就是“陶春”,去說親那一段,然后他沒看完,他就走了,他說我要去改劇本了。
他覺得可能能夠塑造角色的,可能比本色的演員還要更好。
他可能覺得我比較適合“陶春”的那個感覺,所以我當時也很高興,然后就回去了,我知道差不多了,那么就回去了,回去以后,他們打電話來就說,你中了狀元了,說什么時候就開始來拍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