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有句老話叫做人分三六九等或者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對成年人的社會生存法則來講可能沒有錯,但是學生被分三六九等來教學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學生被分三六九等來教學完完全全跟中國自古倡導的教育有教無類相違背,起了很不好的影響。學生被分三六九等是怎么回事呢?一起跟著壞男人小編來看看吧。
學生被分三六九等
近日,某媒體援引浙江杭州一名網友的爆料稱,其女兒在余杭一所小學讀二年級,最近老師把學生分三種——“精英組、平民組、麻將組”。其中,“平民組”又分好幾個等級,而“麻將組”則聚集了被認為學習不好的學生。
據了解,從今年4月初開始,杭州市余杭區某小學教師根據學生上課舉手發言情況、回家作業完成情況、課堂上的表現和遵守校紀校規情況對學生進行的動態分組,到現在持續約兩周時間。
學生被分三六九等
“我女兒在余杭一所小學讀二年級。最近聽女兒說,老師把學生分三種,精英組、平民組、麻將組。其中,平民組又分好幾個等級,而麻將組底下的,就是學習不好的小朋友。班主任語文老師是按每一單元考試來劃分,我女兒是在平民組2號,我想麻將組的小朋友心里陰影面積有多大呢?我還想知道,老師有權這樣做嗎?”該校小學生家長發帖稱。
面對此事件引起的輿論嘩然,杭州市余杭區教育局辦公室副主任姚永安回應說:“這是教師個人對學生進行的動態分組,分組的名稱很不雅,而且是口頭對三個分組命名,很隨意。我們(4月)12日了解情況當天就對該教師的行為叫停。”
學生被分三六九等
將學生人為地分為三六九等,這事兒危害極大。我們一直詬病的,就是個別人因自己的身份地位而享受某些“特權”的做法,去游覽景區不買票、去醫院看病不掛號、試駕車也可以違規停放……而正是因為這樣的現象在個別一些地方始終存在,才導致長久以來,社會上的人才觀仍不夠理性與健康,家長們都想把孩子往好學校送、往大單位送,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考職業院校,更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做一名藍領工人。
這看起來是擇業觀念的問題,背后深層次的,其實是人才觀和價值觀所致。試想一下,如果孩子們自小就被劃分為三六九等,這將會在他們小小的心中埋下怎樣的種子,又會對他們未來的成長帶來怎樣惡劣的影響。
學生被分三六九等
再換一個角度,杭州學校是依據成績將孩子們劃分為不同等級,這從教育的科學性而言,是嚴重背離教育規律、有違教育公平的做法。
先不說幾千年前孔子就已經倡導教育要有教無類,就說最近一段時間的教育改革,其核心指向就是要杜絕用分數評價學生的做法,讓教育者充分發掘每個學生的優點,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興趣、潛能、特質因材施教,給予個性化的教育,倡導學生的品德修養、人文素養和完善人格,而不是唯分數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