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有一部日本電影《第三度嫌疑人》要引進國內了,本片是由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執導的,將于3月30日起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這也是是枝裕和的作品首次在中國內地公映。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安利一波,劇中對于學法律的人來說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題材,甚至就連許多的律師都開始討論,如果是他,他會怎么做等等!
《第三度嫌疑人》日語原名《三度目の殺人》,意為第三次的殺人犯罪,講述律師重盛(福山雅治 飾)為有犯罪前科的殺人犯三隅(役所廣司 飾)辯護。由于三隅的供述每次都不一樣,重盛開始懷疑他并非真兇而是案中有案。而被害者的女兒咲江(廣瀨鈴 飾)的出現,又使得情況變得更加撲朔迷離,一個被掩蓋的驚心真相正逐步被揭開。
導演在這次影片創作過程中,大膽跳出“舒適區”,嘗試以更為類型化的敘事方式講述了一個關于家庭、關于人性與社會倫理的溫情故事。他還曾表示想拍一部關于真相不被揭露的法庭電影。通常電影會在結尾得知真相,但是這部電影,只有審判的過程,而真相并不是所有人都看的到。他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最后的真相又是什么?大家都有哪些想法?
本片單單作為一部犯罪懸疑片來看的話,其無視邏輯的展開不得不說是極為糟糕的,但身為導演的是枝裕和只是為電影假借了一件懸疑的外衣,伴隨著劇情三度反轉,越發耐人尋味的內核,在法律與人性關系的探討中對社會現實的寫照,逐漸被模糊的真相反而打破了電影本自懸疑的格局。
影片中導演是枝裕和透過極為客觀的上帝視角,透過不斷的反轉,電影所接近的并不是真相本身,而是每個人在十字路口的抉擇,什么是真相,什么又是正義,本片用法律與人性的沖突拋出了這一問題,卻并沒有給觀眾以一個標準的答案。
這是一部沒有絕對的善與惡的電影,大多數的時間,我們都跟隨導演的鏡頭,游走在黑白莫辨的灰色地帶,那正是讓人不斷在迷茫中沉淪,卻又充滿求索欲望的無間之地。也是導演是枝裕和又一次的自我突破,對人物心理極為出色的掌控,令人在沒有真相的結局中,找到了人性的真相。
影片于去年日本電影周期間在國內做過交流放映,有看過的影迷表示:“很久沒有看過如此豐富的影片,簡單卻精心設計的臺詞,帶出每個人背后的故事。人到底是復雜還是簡單,真相與謊言難以辯駁,每個人看見的故事其實是自己內心的寫照,是你愿意相信的那個世界。誰才是審判者?法理還是情理?這是一個永恒的難題。”
因為該片涉及法律,也引起了當時看片的部分法律界人士及法學生的強烈反響,對于這部融合了“法律、人性、社會、心理、家庭”的是枝裕和新作,他們紛紛給出了好評:“影片的力量在無聲無息中注入內心,是不可錯過的佳作電影。”北京資深刑事律師易勝華律師表示:“《第三度嫌疑人》是我看過的中外所有法律電影里面,最接近中國司法實踐的。
福山雅治飾演的律師重盛,與我在其他法律電影中見過的律師形象完全不同。無論是湯姆克魯斯還是湯姆漢克斯,無論是劉德華還是徐崢,他們飾演的律師帶有較多的藝術夸張,離我的感受比較遙遠。福山雅治飾演的律師也是英氣逼人,但表現得比較平實和內斂,更接近于我所知道的律師形象。
對于中國的法律工作者和法學院校的學生來說,這是一部非常值得觀看的電影。不但可以讓我們了解日本的司法制度,而且可以從中學到不少辦案的經驗,包括會見技巧、調查取證、與法官檢察官的溝通,完全可以作為一部律師實務的教學片。”
另一位律師韓冬平律師提到:“這是一部比想象中要好的電影,當你走出電影院時,仍沉浸在令人悲傷又絕望的氣氛里,辯護律師走出了法庭,也用手抹了一下自己的臉,若有所思。誰是審判者?誰是救贖者?誰又是謀殺者?我們就像最后站在十字路口的律師一樣,困惑了。像小編這樣不懂法的人,只能看看故事情節就好了,精彩就看,不精彩就不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