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愛 > 社會萬象 >

剪紙爺爺吳善增個人資料簡介 浦江剪紙王剪紙80年

來源:小編整理2023-12-20 13:57作者:Mao

說到剪紙,你會想到什么呢?以前窗戶上的喜字基本都是剪的,那么今天這位剪紙爺爺更是有著幾十年的剪紙功底了,是國家級剪紙非遺傳承人!他就是金華浦江人吳善增!一米見寬的木制工作臺,正中鋪著兩張扇形剪紙貼面,一側立著素凈的宣紙燈籠,另一側是擺放整齊的剪紙工具。每天早上,87歲的吳善增就在這張桌前,拉開窗簾,戴上眼鏡,拿起剪刀,開始一天的創作。

這位國家級剪紙非遺傳承人是土生土長的金華浦江人,有“浦江剪紙王”之稱。在浦江文化館工作時,他去過50多所學校辦展覽、上剪紙課,金華大專院校也都走了個遍,被親切地喚為“剪紙爺爺”。

上世紀90年代退休后,他來到杭州安了家,“時間一下子多出很多,還是繼續剪紙。”

穿過朝暉小區熱鬧的菜市場,吳老先生的家很好認,窗戶上就貼著十二生肖的剪紙窗花。迎接我們時,他的手指頭上還留有半干的膠水,右手食指還粘著一小塊紅色碎紙片,像一只繞在指尖的蝴蝶。

他最近正在做剪紙花燈,工作臺上,一綠一紫兩幅扇形剪紙,正是那素面燈籠的裝飾貼面。細看上面的圖案,是西湖的代表風景,三潭印月。紙面右側豎排一行小字,“杭州歡迎你”。這幅圖案原是兩年前創作的,登上過G20“迎峰扇”的扇面。

他的剪紙工具基本上都是自制的,因為用不慣市面上的專業工具,“不聽使喚”。他想了個辦法,把手術刀片插在木桿凹槽口,纏上膠布,就是一把鋒利刻刀;蛘吒纱嘟壴谒P上,既可描畫又能刻紙,一體兩用。

桌子上,還有一塊陪伴了他近40年的蠟板,也是DIY,軟硬適中,刻紙時墊襯在下面,便于運刀,也減少了刀片的磨損。

吳善增的母親有一雙善于剪紙的巧手,受母親的影響,吳善增從8歲開始接觸剪紙,一剪就是80年。

參加工作后,他的這門剪紙手藝也派上了不小的用場,“區政府辦簡報,報紙上的插圖,就是我用蠟紙刻上去的。”

上世紀80年代,在經費短缺的情況下,他籌借了5千塊錢,在浦江辦起了《中國剪紙藝術報》。兩年間,全國各地的剪紙作品紛至沓來,吳善增把好的作品挑選出來,印上報紙,免費分發給學校和其他單位。

退休后,他更是一心撲在剪紙上,忙的時候,可以從白天剪到晚上。為了創作13米長的《中國大運河》剪紙長卷,他跑到運河博物館,參照國畫長卷,改成剪紙,花了一年多。

吳善增創作了不少具有時代氣息和社會內涵的作品。“香港回歸那年是牛年,我剪了一幅《牛年迎香港》寄給人民日報。香港回歸前一天,人民日報刊登了我的這幅作品。”

在幾十年創作生涯中,吳善增最引以為傲的,是浦江傳統的戲曲剪紙,“戲曲剪紙最難的是人物的臉,臉部出問題了,服裝、場景再好也白搭。”

現在年輕人還喜歡剪紙嗎?

在吳善增看來,這還是方式方法的問題。“在我的課上,無論是兒童、中小學生還是大學生,都能在40分鐘的時間里,剪出一到兩幅簡單的作品。”

他說,面對那些從來沒有接觸過剪紙的學生,他有辦法從簡入深,引起他們的興趣。

“學剪紙還可以培養性格,尤其是畫線條稿,必須得細心,不能急躁。”

他垂著眼,拿著剪刀,刷刷幾刀下去,緩緩鋪開一個雙喜字。

人物名片:

吳善增,1932年出生于浦江縣上吳村店,浦江剪紙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他收集了五千多幅剪紙作品,編印《浦江剪紙選》20多冊,培訓了浦江100多名剪紙教師,為四萬多名學生上過剪紙課,獲得中國剪紙學會“中國當代剪紙藝術家”稱號和“浦江剪紙王”的美譽。

  • 今日熱點
  • 一周排行

名人資料

更多
久久成人综合网,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91久久精品一区,国产深夜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