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了,我的家》這檔全球華人家庭文化傳承季播節目一經播出就引發了大家的關注,除了擁有在同類節目中出類拔萃的話題性和知名度,更重要的還是其所承載的文化價值影響力。從喚起人們內心深處存放的家庭記憶,到各具特色的家風背后所蘊含的深厚中國文化、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
回首這一季,《謝謝了,我的家》始終以“講述全球華人的家庭智慧,彰顯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為主旨,以講述全球華人家庭文化傳承故事為訴求,通過對家風文化價值的深度挖掘和深耕細作,生動展現中華文化所具有的獨特魅力,以及華人家庭傳承的精神價值。
堅守文化傳承 以高口碑高關注成就家風類節目新標桿
作為一檔電視綜藝,傳播影響力永遠是衡量一檔節目是否成功的最主要標準。近幾年,在大眾因為過度娛樂而進入審美疲勞之時,一波文化類節目如一股清流開始進入觀眾視野,并成為一種頗受關注的類型節目。但是,在人文類IP井噴式繁榮的背后,很多節目的核心宗旨并未回歸文化本真,只是舉文化之名行娛樂綜藝之實。然而,就在這些節目重復傳統綜藝節目老路,并快速走低而被淘汰時,《謝謝了,我的家》卻在綜藝市場的大浪淘沙中存活下來,并始終備受觀眾青睞。
此前,節目制片人、總導演賓芳就曾在采訪中提到,“希望觀眾能夠坐下來,靜靜聽故事。看完后能意識到,抱一抱在身邊的家人。人的情緒有了溫暖和安定,也就有了安全感。因為家才是這顆心安放的地方。”總導演王屾也曾表示:“我們做完這檔節目后,感覺大家的情感都變得更柔軟了,更加掛念家人了,因為大家更進一步意識到家的重要性,這對于我們個人來說都是最大的收獲。還有,做完這檔節目會有一種自豪感,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這是節目組的希冀和感悟,也正是觀眾認為的最打動人心的地方。
如今,第二季節目圓滿收官,《謝謝了,我的家》也憑借溫潤的情感基調、親和的家常風格、厚重的文化涵養,獲得了各大主流媒體的青睞。與此同時,本季節目的新媒體表現和網絡數據依舊亮眼,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官方微博賬號(8334萬)“央視新聞”數次報道,打造《謝謝了,我的家》趙麗蓉、詹天佑、鐘南山等多個爆款人物,最高轉評贊達25000+,累計播放量超2200萬微博主話題。#謝謝了我的家#閱讀量高達8.2億,超71.7萬網友參與討論,多次沖進實時綜藝榜前三名,其中累計四次登頂微博綜藝榜榜首,上周六的收官之作更是持續30分鐘位列榜首;虎牙#謝謝了我的家#專題總播放量破1400萬+,彈幕量超6萬條。
此外,節目還將以“中國優秀原創節目模式”的名義,發聲于2019年法國戛納電視節MIPFormats的主舞臺,成為走向海外的又一里程碑式節目,走上國際舞臺,走進全球視野。有專家學者表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謝謝了,我的家》以對文化傳承的堅守,樹立了家風類節目的新標桿!”
深耕家風文化 勾起海內外觀眾情感共鳴
在當下的綜藝市場,很多節目容易陷入追求復雜和沖突的陷阱,而《謝謝了,我的家》卻能夠棄置各種花哨技法,回歸最傳統的訪談形式,通過家庭成員之口追溯、描摹家庭在個人成長中烙下的印記,與“家風”主題下更溫暖、更厚重、更悠遠的氣質完美契合。同時,相比第一季,本季節目更加注重提高嘉賓的辨識度和認知度,而嘉賓也以自身故事為原點,在平凡的小事和樸實的話語中,讓無形的家風潤物無聲地化到實處,勾起每個海內外觀眾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
身為干部子弟,周恩來侄女周秉宜和吳玉章孫女吳本立從未享受過所謂的特殊待遇,一個被更加嚴格地要求勵精圖治、勤勉做人,另一個則被告誡“事事莫爭虛體面,行行當立好規模”;同是名人之后,“兩彈一星”元勛錢三強之子錢思進跟隨父親的腳步走上科研道路,“一級戰斗英雄”劉玉堤之子劉飛保受父親激勵投身航空飛行事業,代代相傳的力量讓人動容;盛福春、盛大鳴提及母親趙麗蓉,印象最深刻的卻是再樸素不過的一句“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中國交響樂第一位女指揮家”鄭小瑛能夠走上職業指揮家之路,也不過是因為父親簡簡單單的一句“你一定要努力”;而孫中山孫女孫穗芳、吳祖光與新鳳霞之女吳霜、田漢的侄女田偉、聞一多長孫聞黎明等也都講述了長輩們如何言傳身教,用勤儉的生活方式、心懷天下的家國情懷、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樂觀態度,感動著兒女和后輩,激勵著他們或追尋前輩的足跡,或繼續取得卓越的成就。
值得一提的是,《謝謝了,我的家》第二季較之上一季,在故事化敘述的基礎上進一步凸顯出細節的豐富性。為了更直觀地展現家庭氛圍和全貌,很多嘉賓都是攜手家庭成員一同到場的。其中,復圣顏子第78代孫顏廷淦首創先例,攜150位顏氏族人共同分享世家大族顏氏的“治家秘訣”。節目中,百余位族人共同朗誦《顏氏家訓》的場景可謂是震撼人心,被網友稱為“兩季以來最為壯觀的場面”。
同時,本季節目在單一的演播室環境之外還開辟了第二現場,帶領觀眾走進嘉賓的工作生活領域。如花樣滑冰世界冠軍申雪、趙宏博夫婦便是在首鋼國家冬季運動訓練中心,追溯了他們相知、相守、相許的“冰雪奇緣”;而詹天佑嫡長孫詹同偉、曾孫女詹佩霞則是在廣州詹家老宅,與觀眾一起重溫了“中國鐵路之父”的筑路傳奇。如此量身定制且多元的訪談場景不僅豐富了畫面內容,還營造了輕松的訪談氛圍,更有利于加深觀眾對嘉賓的了解,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不僅能把嘉賓請進演播室,還能走到他們生活中,讓我們看到了申雪趙宏博一家的‘冰雪家風畫’,非常難得!”
中華民族自古崇尚“家國一體”,擁有“家國天下”的文化自覺。中國人民的自信來源,有個人的努力,還有中國家庭天然賦予我們每個人不同的“天賦”,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在人生航程上有干糧增力量,有羅盤指方向。因此,《謝謝了,我的家》第二季除了對家庭記憶的追溯,還通過挖掘厚重的家風文化,重塑精神文化之根,彰顯中華家國底色。而家與國的血脈相連,在節目中也得到了厚重的呈現。“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曾在歐美同學懇親會上發表演說,號召青年“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立自與地球之上”。詹天佑后人也將此格言作為家訓自勉,有鐵路的地方就有詹家后人,就有發揮自己所長為國家做貢獻的“詹家家風”。如此將個人夢融入國家夢,將個人所長為國家所用的精神,既是家庭的教育,也有國家的烙印。所謂“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二者構成息息相通、密不可分的命運共同體,而家風、家教也在歲月的積淀中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
除此之外,家訓、家規、家書等各種物質的、非物質的家庭產物,也都承載著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精髓。從吳玉章在老宅寫下的“教子聯”,到陶行知寫給子女的240余封家書,再到裝訂成冊的《顏氏家訓》等,都是在持家治業中總結積累下來的經驗教誨,飽含了先賢的人生智慧、處世哲學。而《謝謝了,我的家》便是通過不斷解鎖這些全球優秀華人家庭的文化基因密碼,構筑出了中國人的文化圖景。
家風,是文化的縮影,也是文明的延續!吨x謝了,我的家》第二季以極盡真誠的表達,觸發觀眾由人及己、積極思考如何營造更好的家風。同時,也借由“時光瓶”的濃烈儀式感,一面向前輩表示懷念和致謝,一面將祝福和期待傳遞給后輩,呈現出家風跨越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血脈相連;仡欉^去三個月,三十八組家庭以“小家”為原點分享“家文化”,不僅彰顯了整個中華民族生機勃勃的文化魅力,也讓廣大觀眾感悟到:優秀的家風不僅澤被家庭,更關系到國家發展、民族進步和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