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沙漠地帶,想要有水都是非常困難的,但是你知道嗎?現在沙漠竟然也能種水稻了,雖然是這種海水稻,它能逐漸改善土地,慢慢變成良田,但是在沙漠地區,這真的好使嗎?沙漠水稻!袁隆平再創奇跡,塔克拉瑪干沙漠活了!袁隆平先生一直都是中國的水稻之父,對于中國的貢獻那是不可磨滅的,現在又有了這一新的杰作,期待以后的發展!
海水稻是耐鹽堿水稻的形象化稱呼,是在海邊灘涂等鹽堿地生長的特殊水稻,它并非生長在海水或海里,當然也不能用海水灌溉。
海水稻的特點是不懼海水的短期浸泡,因此區別于普通水稻,被稱為海水稻。
海水稻也有它的特點,由于所種的鹽堿地中微量元素較高,因此“海水稻”礦物質含量比普通稻要高。
“海水稻”在條件惡劣的鹽堿地生長,很少會患普通水稻常見的病蟲害,也沒有農藥殘留。海水稻既不生長在海里,也不用海水澆灌,而是一種耐鹽堿的水稻。
“海水稻”的另一個重要意義還在于,它的推廣種植有望改良鹽堿地,使之逐漸變成良田。
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分布著大量鹽堿土地,一直無法用于農業生產。從2018年開始,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在這里開辟了向大漠要耕地的試驗田,今年又擴大了試種規模。3日,今年的稻苗在這里扎下了根。
海水稻試驗田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西緣的岳普湖縣巴依阿瓦提鄉,試種面積300畝,稻苗以機械化方式播種。
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新疆區域負責人曹志順說,試種地塊含鹽度高達17‰左右,pH酸堿度超過8.0,屬于重度鹽堿土地,“海水稻有改良土壤、降低鹽堿的效果,3年至5年這片鹽堿地就可以改成良田。”
“這片試驗田過去是一片戈壁灘。”巴依阿瓦提鄉鄉長阿里木江說,在山東援疆指揮部協調下,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今年開展了第二次種植試驗,去年試種了80畝,當地農民看到了試種成效,今年擴大為300畝,“我們全鄉鹽堿地有1.5萬畝,完全無法種植,老百姓聽說海水稻能把荒地變良田,都很期待。”
曹志順說,2018年岳普湖縣試驗田畝產549公斤,取得初步成功。“我們團隊設定的國內鹽堿地海水稻收獲‘合格線’是畝產200公斤,畝產549公斤的成果遠超預期,說明這里的鹽堿地有很大的開發潛能。”他說,新疆鹽堿土地面積大,受不同程度鹽漬化危害的耕地約2000萬畝,占全區總耕地的30%,海水稻在新疆改造鹽堿地的價值很大,前景廣闊。
沙漠海水稻造福戈壁灘居民。新疆地區鹽堿土地面積廣大,受地理環境影響,這里的居民生產生活還比較落后。如若海水稻能夠在這里實現大面積種植,那么岳普湖縣的2000萬畝受鹽漬危害的耕地將實現重生,整個塔克拉瑪干沙漠也將賦予生命!“我們全鄉鹽堿地有1.5萬畝,完全無法種植,老百姓聽說海水稻能把荒地變成良田,都很期待 ”,從巴依阿瓦提鄉鄉長阿力木江的話語中,聽出他他對海水稻的期待,也聽出了這片戈壁灘上居民的共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