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關了,為什么還是發生了這么多不好的事情,很多的老藝術家一個個離我們遠去了,送走了一個又一個優秀的人,昨天北影表演藝術家魯非去世了,在去年的時候,還是非常硬朗的!而且還是當年北影廠唯一考中的男演員!
12月10日,北京電影制片廠表演藝術家魯非去世,享年89歲。據悉,魯非原名趙東魯,代表作有《風暴》《紅旗譜》《停戰以后》《T省的八四、八五年》《新星》等。1986年獲第六屆全國優秀電視劇飛天獎優秀男配角獎。
著名電影演員魯非老師,原名趙東魯,1930年生于黑龍江省五?h山河鎮。他說自己當年是被動地從事表演,沒想到最終卻愛上了這一行。魯非演了許多好官,但最后卻靠兩個壞官形象出了大名;一個是在電影《大決戰》中扮演國民黨高級將領顧祝同,另一個是在電視劇《新星》中塑造了倍受爭議的顧縣長。
魯非多才多藝,在表演的同時還執導過許多話劇、廣播劇、影視劇,他為南斯拉夫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橋》中的瓦爾特配音,使得扮演瓦爾特的演員到中國執意要見他…
魯非人物經歷
1930年,魯非出生在黑龍江省五常市,他的原名叫趙東魯。在他很小的時候,他并沒想過要當演員。那時,他最大的夢想,是當一名軍人。
1946年,魯非來到哈爾濱,考入東北軍政大學。半年之后,他被安排從事通訊工作。
1947年春節,魯非所在的單位舉辦春節聯歡會,號召大家出節目。魯非因會識譜,所以唱了一首歌,結果被領導發現了他身上的藝術細胞,于是安排他前往齊齊哈爾東北文工一團進行學習。
在東北文工一團,他認識了導演王濱。他那樸實的形象給王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1948年,王濱作為導演拍攝《橋》這部電影時,他就把影片中工程部長的這個角色,交給了從未上過銀幕演過電影的魯非來擔任。
1948年。他剛滿18歲,還是一個高大健壯又懵里懵懂的小伙子,卻在導演的安排下,要扮演一個年過40歲的工程部長,這對從未演過電影的魯非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
1953年,北京電影制片廠成立需要演員,于是魯非就成了北影演員劇團的一員。1954年,中央戲劇學院計劃成立一個表演干部訓練班,全國專業院團的演員均可報名,魯非非常幸運地,成為了北影廠唯一考中的男演員。和于藍、田華等人,成為了同學。
1959年春天,中央實驗話劇院的領導,找到魯非以及已經成為著名電影明星的張平,通知他倆,趕緊去北影廠報到,因為北影廠當時急需優秀的男演員。
就這樣,魯非又回到北影廠,并從此再沒離開過。
他先是在《風暴》中扮演黃德發,又在《五彩路》中扮演趕馬漢、在《耕云播雨》中扮演關書記、在《阿娜爾罕》中扮演張杰、在《停戰以后》中扮演劉參謀等,尤其是他在《暴風驟雨》中所扮演的白玉山、以及在《紅河激浪》中所扮演的王國棟,都給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986年,他因在電視劇《新星》中成功塑造了顧榮這個角色,而榮獲了第六屆飛天獎優秀男配角獎。這個人物,至今都令很多觀眾記憶猶新。
這位老藝術家,回憶得最多的,就是這70年來的藝術生涯。他說,他這一生,最幸運的事情,就是見證了中國電影的蓬勃發展。作為新中國第一部長故事影片《橋》的剪彩者,他由衷地為中國電影能取得今天的成績,而感到自豪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