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美國低物價來說。中國財政補貼一是通過出口退稅的方式按商品發放;二是通過虧損補貼的方式對企業發放。
其次,就中國高物價來說,則是中國實行高額稅收和通貨膨脹的結果。中國稅收占消費品價格的比重竟然高達64%,而商品本身的比重只有36%,中國老百姓每購買100元的商品中就包含有64元的稅收,超過商品本身近1.8倍。如此驚人的高額稅收加到商品價格里面,自然會造成物價高高在上。
另一方面,美國早已完成現代化農業,農業人口占總人口不到2%,卻養活著3億美國人。而中國農業雖然一直宣稱糧食“十連增”,但中國農業迄今還停留在“農業基礎設落后,農民各自為戰,農業信息不暢,基本靠天吃飯”的小農經濟時代。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農產品成本必是居高不下,農產品的質量和價格肯定無法與具有高度現代化農業的美國相比。
其四,中美兩國在物流上成本的巨大差異也影響著物價。商品的流轉主要靠公路運輸,美國的公路不收費。歐美國家建造高速公路,由當地政府財政支出,很少向銀行貸款,所以美國人完全可以一踩油門將商品送達目的地,于是商品在流轉時的成本大大降低。
而中國就不同了,中國的公路采用的是“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的經營模式,現今高速公路債務余額已高達2.32萬億元。顯然,擁有巨額債務的中國收費公路是不可能像美國公路那樣全部免費的。據統計,現在公路收費占整個中國物流成本的三分之一,而這些支出最終都是要分攤到商品的價格上去的。
其五,美國油價比中國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國油價中稅費占的比例太高。各種稅費占中國油價的50%左右,而在美國稅負在成品油價格中占比僅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