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政策專家Robert Blackwill和Jennifer Harris稱,在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之后,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就頻頻使用經濟和金融手段去獲得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他們認為美國也應該采取相應的策略以應對中國。目前美國已經被打敗了。
他們在書中寫到:“美國雖然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但是在國際事務中經常采取軍事暴力手段。”
中國并沒有采用軍事手段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中國經常貸款和援助與美國關系不好的國家,例如,委內瑞拉。
美國通過大量的主權財富基金進行投資以加強與其它國家的政治紐帶。
美國過去非常擅長使用經濟手腕
在國際舞臺上,美國過去是非常善于使用經濟手腕的。美國的小學生都知道,美國國父之一托馬斯-杰斐遜通過經濟手腕讓美國的國土擴大了一倍。他可沒有帶著軍隊去法國巴黎,他帶的是一本支票。僅僅使用了1500萬美元就讓美國國土擴大了一倍多。
同樣的事情還有,在美國內戰期間林肯總統威脅英國,如果英國和南方站在一起,英國將喪失數十億美元,英國在美國所有的資產都無法收回。當英國在1956年占領蘇伊士運河的時候,Dwight Eisenhower就威脅英國人,如果英國敢自主撤兵,將讓英鎊暴跌。
通過地緣經濟手段達到目的目前已經比軍事沖突更加的容易,代價也比較低。目前中國、俄羅斯以及其它國家都在采用地緣經濟手段。
目前是關鍵時刻
但是在過去30年間,Blackwill和Harris認為,美國已經停止使用地緣經濟手段,而且更傾向使用軍事手段。唯一的一個例外就是對伊朗的經濟制裁。
目前隨著市場全球化的進一步推進,越來也多的國家也開始考慮他們與中國還是美國的經濟關系更加緊密了。目前已經到了非常關鍵的時刻。
當然了,軍事行動,經濟戰爭通常都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中國在南美洲就認識到了這一點。中國目前在南美洲的許多國家進行了大量的投資。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獲得了很好的聲譽。也給中國帶來很多影響力。
2010年,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名譽主席Leslie Gelb在一份名為《Foreign Affairs》雜志中稱:“其它國家也許并不畏懼中國的軍事力量,但是他們害怕中國影響他們的貿易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