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李商隱情史怎解
李商隱的詩歌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以愛情為題材的,而他的情詩更是廣為稱頌、千古流傳,有很多名句至今還常常被我們摘來在書信中派上用場。他的情詩中無論是抒發自己情思的、描寫少女懷春的,又或是刻畫婦人渴望情人的,李商隱都描繪得入木三分,那么這樣一位多情詩人又有著怎樣的情史呢?
李商隱情詩
李商隱在情感的表露上向來多加掩飾,他的詩文也常常是晦澀難懂,不過據我們所知的一共有三四段感情,其中有一段未遂的初戀是得到他自己承認的。那個女孩叫柳枝,年芳十七,善通音律,住在李商隱堂兄李讓山的隔壁。有一次柳枝因為聽到李讓山吟誦李商隱的詩歌后甚是愛慕,于是將衣帶打結拜托李讓山轉交給李商隱。
次日,李商隱與李讓山散步路過柳枝家門口,而此時柳枝正好束起發髻,抱著扇子站在門口,或許唐朝年間社會較為開放,因此二人碰面之后馬上就相約三天后見面。誰知當時,李商隱突然接到令狐绹的急薦得馬上趕去長安赴考,于是二人失之交臂。后來他再次回到洛陽時,就從堂兄口中聽聞柳枝已經另有所屬的消息,于是暗生感傷,卻也無可奈何,盡管二人并沒有過多交集,但后來他作下《柳枝五首》紀念這段感情,想必李商隱當時對柳枝很是動心。
后來李商隱娶了王氏為妻,二人雖聚少離多,但婚后感情很好,只可惜夫妻緣分不長,僅十二年妻子就去世了。此后李商隱作了很多悼念的情詩,可見他對妻子也是一往情深。
李商隱的愛情詩
李商隱作為一位情感豐富的詩人,愛情題材在他的詩歌中占據很大的比重,除了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表達情思之外,詩人還有不少描寫女子思情人的詩歌,以及這首《無題·八歲偷照鏡》講的是一個少女在成長過程中的懷春心理,更有不少人猜測詩人筆下的這位姑娘可能正是李商隱的初戀。
無題·八歲偷照鏡
這首詩歌的大意是,小女孩八歲的時候私底下喜歡自己偷偷照著鏡,便已經能夠將眉毛畫成長眉了。而到了十歲,小姑娘到郊外踏青時會在腦海中想象著把荷花做成自己的衣裳裙子。女孩子到了十二歲,會開始學著彈古箏,銀色的護甲套在指上始終不取下來。等年齡到了十四歲時呢,女孩子就會羞著避免面對男性,即便是最親近的親人也不例外,這個時候的她可能在思考自己什么時候才會出嫁吧。而到了十五呢,姑娘會背對著秋千哭泣,在風中吹干眼淚,唯恐美好的青春年華如同春天一樣消逝。
在這首詩歌中,李商隱站在少女的角度上,將小小姑娘初步長成、逐漸懷春的心理刻畫得惟妙惟肖,她的焦灼與郁悶,心中渴盼少年男兒的懷春之思仿佛才人等待入仕遇知一般。將姑娘小小年紀就愛美畫眉、性情清高以荷花作衣自賞、苦練琴藝、懷春羞澀回避男性以及待嫁閨中的愁緒等一系列過程均描寫得入木三分。
然而通過描述,也有人認為詩人對這位姑娘如此熟悉,定是青梅竹馬的異性才有如此親密的觀察,而“十五泣春風”或許正指代了二人這段無疾而終的初戀。
李商隱字號是什么
自古以來中國古人除了父母長輩給取得姓名之外,一般的世家讀書人都會在自己成年后給自己取上一個字一個號,因此在文學上深有造詣的名家通常都會在自己字號上深作推敲十分注重,然而今天我們要談的就是晚唐大詩人李商隱的字號。
李商隱 畫像
李商隱,一個對眾人而言耳熟能詳的名字,他字義山,號玉谿生、樊南生,其中“豀”字是一古字,讀作xī,古同“溪”,所以在有些資料上面就簡單寫作玉溪生,然而李商隱給自己取的字號的內在含義十分值得我們思考。
首先說李商隱的字,商隱和義山有什么聯系呢? 名、字分開來解釋,商隱二字應該比較好理解,大概就是從俗世中隱退的意思,據悉與著名的隱士“商山四皓”有關。而義山的山在古代也有歸隱山林的意思,而義或許就是古代人長倡導的大義。如若將名、字結合來看,不難想到商朝伯夷叔齊退隱在義山的典故,也許大詩人李商隱正是此意,畢竟斯人已逝,實在難得考究。
再來談號,李商隱取了兩個號,這在古代也并不罕見,只是這兩個號都有個小故事。其一 “玉谿”,是一地名,在今河南省濟源王屋山,就是一條溪流的名字,據資料顯示李商隱早年時期曾在此學習道術,故而取此號。其二“樊南”,也是一地名,在今天的陜西西安南一個叫樊川的地方,據了解,李商隱在古長安生活時期很有可能來過今天的樊川,并為之美景所動容,故而取此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