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嬙的讀音是:(máoqiáng)。毛嬙是一位古代的美女。關于毛嬙的記載,其實是少之又少的。在《莊子·齊物論》中有說過:“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在《神女賦》:““毛嬙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無色。”可以說,毛嬙就是“美的化身”。
毛嬙像
從毛嬙(máoqiáng),中,我們能夠知道,毛是她的姓氏,嬙是她的名字。嬙(qiáng)在古代,主要是形聲字,是從女和墻中的省音,關于嬙(qiáng),的解釋是這樣的,嬙是“古代宮廷里的地位僅次于妃嬪的女官。”。在唐·杜牧《阿房宮賦》中曾提到:“妃嬪媵嬙,王子皇孫。”,在這個地方,“嬙”便是這個意思。
根據史書,我們可以知道,毛嬙是越國勾踐的寵妃,是和西施同一時期的美人,并且,關于毛嬙的評論評價遠遠高于西施,因為,畢竟西施曾經是“禍國殃民”的一代“紅顏禍水”,而毛嬙,只是一位安靜的美女子,在越王勾踐的身邊靜靜地,恬淡的伺候著。這可能也是毛嬙沒有登上“中國四大美人”榜單的原因。
其實,我們可以根據“嬙”的解釋,來大膽的猜測一下,有沒有可能“毛嬙其實就是美女的一種統稱”呢?因為,我們能夠從“嬙”的解釋中知道,“嬙”指的是古代妃嬪的一種,相當于是宮中的一位“答應”、“常在”或者其他“貴妃”等等,這也就是說,“毛嬙”可能就是一個統稱,是說明那個毛姓妃子比較漂亮而已。
越王勾踐之愛姬毛嬙結局如何
也許我們都知道那個在“瀅瀅綠水”邊,嬉戲浣紗的“沉魚”美女——西施。但是我們卻不知道,真正的“沉魚”美女其實另外有人,那個人便是——毛嬙。
毛嬙像
如果說,西施是能夠以“女色禍國”的,擁有英雄愛國主義的巾幗英雄,最后,紅顏薄命,無奈與范蠡做悲喜婚姻,那么,毛嬙的命運相比較來說還是很棒的,雖然史書資料并沒有相關介紹,但是,就我們掌握的資料來看,毛嬙在成為越王勾踐的愛妃明姬之后,便很少有記載。關于之前的記載,大多都是在說毛嬙的美貌,比如說《管子》中提到:“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只見有一個身穿綠衣襯衫的女生,面朝大海,身姿綽約,遠遠望去,只覺得是天上飄下來的仙女,讓人都目驚口呆。這其中,當然包括越王勾踐,越王勾踐就是相中了那個從畫上飄下來的女人——毛嬙。于是,毛嬙幸福的人生便開始了。毛嬙是越王勾踐的寵妃,何所謂“寵妃”,便是與“江山同等重要的美人”,這也便是為什么毛嬙比西施美麗,但是最后卻是派遣西施前往吳國迷惑吳王的。正因為毛嬙很漂亮,很得越王勾踐的喜歡,越王勾踐也不舍得毛嬙為了政治而犧牲,于是,關于毛嬙的記載,便只是“越王勾踐的寵妃”。這其實也是毛嬙的不幸之處,因為,自古以來,都是江山美人,凡是涉及到國家政治的美人,都能夠流傳下來,看看“四大美女”,我們便都知道
解讀毛嬙和西施誰更美
在現代來說,比較兩個女子誰更好看,更多的會從,氣質、妝容、長相來看,在古代來說,也是這樣,但是更多的會從長相來說,因為,古代畢竟沒有現代這樣高超的化妝技術。毛嬙和西施都是春秋時期越國的美女,那么這兩個人來說,誰更美麗、漂亮呢?
毛嬙像
首先,從長相上來說,兩者都是民間廣為稱頌的美人,在《韓非子》中有記載:“故善毛嬙,西施之美,無益吾面,用脂澤粉黛,則倍其初。”,在《管子》中更提到:“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都說明毛嬙和西施都是一等一的美人,都是膚若凝脂,氣若幽蘭,讓人為之所攝,更是不敢褻瀆。根據古代人書寫的習慣,一般優者在前,我們可以推測出,毛嬙是稍微勝于西施的。
在氣質方面,毛嬙是越王勾踐的寵妃,更有傳言說毛嬙是“沉魚”的原始形象,由此可見,毛嬙是溫柔賢惠,渾身散發著賢良淑德,更是能夠以自己清雅絕俗的清靈之氣使得自己廣被越王勾踐寵愛,西施呢,是后人眼中的“沉魚”,可見,毛嬙和西施在氣質上可能有異曲同工之妙。另一方面,我們能夠想象一下,為什么越王會派西施去吳國呢?更大的原因是因為西施可能除卻那溫柔的靈氣之外,還是更加的聰穎,堅韌,更有心機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