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龍與孔穿
公孫龍是戰國時期有名的辯論家,他的辯論能力非常出眾,一生有過不少的辯論戰,其中他和孔穿的那次辯論就非常經典。說到這就要先說一下孔穿,孔穿他是孔子的六世孫,可以說是儒家嫡傳了,結果這次孔穿找上門去,卻被公孫龍說得無言以對。
公孫龍古畫像
公孫龍白馬非馬的說法讓公孫龍名揚天下,這樣的論調也招來了很多人的不滿,認為他言辭過于才能,所以有一次孔子的六世孫,孔穿就找上門去了?状┱f:“我一直很佩服先生的學問,早就想做先生的弟子了,但是對于先生白馬非馬的觀點不能認同,希望您能放棄您這個說法,我就請求做您的弟子。”這話一說公孫龍就知道來者不善了,白馬非馬就是讓他名揚天下的論調,要是自己給推翻了還不笑掉人大牙。
于是公孫龍就說了:“我出名的就是白馬非馬的觀點,現在你要我放棄這種說法,那我拿什么來教你呢?而且現在是你要拜我為師,但是卻提出這樣的要求,是先來教我,再來拜我為師,這是不可取的。”之后公孫龍又提到了當年孔子的一個小故事,據說當年孔子有一次楚王把弓給弄丟了,手下人要去找他就說:“楚國人丟了東西,楚人撿到了,沒必要去找了。”孔子知道這件事情就說:“楚王應該說是人丟了東西,人撿到了,不必提及楚國。”所以公孫龍認為孔子也是把人和楚人給分開來了,而自己的說法只是按照孔子的說法來的,應該是正確的。
之后公孫龍總結說:“你學儒家,但是卻反對孔子的觀點,你要拜我為師,卻要反對的我的觀點,這樣就算有千百個大賢者也教不了你啊。”孔穿被公孫龍說得無言以對。
公孫龍的白馬非馬
在戰國時期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哲學家公孫龍提出了一個非常經典的辯論,那就是“白馬非馬”,他根據自己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白馬非馬”的觀點,也就是說白馬不是馬,或許說到這兒很多小伙伴都已經困惑了,白馬不是馬,這怎么可能呢?
公孫龍白馬非馬
首先從辨證論的角度上公孫龍的這個論點是關于物質的同一性和差異性的問題,他探討了邏輯學里面的“個體”和“一般”的關系,并且將他們之間的聯系斬斷,同時夸大他們的區別,形成了這么一種形而上學的一種思想。這個觀點其實從一種角度上來說是一種正確的說法,公孫龍沒有說錯的,這只是集合論里面一種比較常見的表達方式。在公孫龍的表述之中,將白馬作為一個個體,而馬作為一個一般情況,馬是馬,白是馬的附加屬性,所以白馬這個個體并不是馬這個一般情況,得出了白馬非馬的結論。
或許說到上面小伙伴們還不好理解,那么從數學的角度來說其實就是兩個集合,一個集合就是白馬,還有一個就是馬,自然這兩個集合是不一樣的,白馬這個集合就不是馬這個集合,因此可以得出白馬不是馬,然而白馬這個集合是包含于馬這個集合之中的,所以也可以說白馬是馬。這個觀點說不上完全的錯誤,但是公孫龍主觀的忽視了馬和白馬內在的聯系,單純的夸大了一個命題之中主語和述語之間的差別,對于這句話,古龍先生就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個人覺得就是一種很好的理解方式,那就是“女朋友不是朋友。”
公孫龍名言
公孫龍作為中國古代有名的哲學家,他的思想對于后來人研究邏輯學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雖然因為歷史的緣故,公孫龍的不少著作都已經消失在了歷史之中,但是現在流傳下來的也有不少的經典名言,通過這些名言也可以研究一下公孫龍的邏輯正名思想。
公孫龍的名言著作集合
公孫龍一生留下的名言諸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那句“白馬者,馬與白也,馬與白馬也,故曰白馬非馬也。”這就是歷史上知名的白馬非馬的來歷。除此之外還有“審其名實,慎其所謂。”這句話也是公孫龍思想的一個核心關鍵,公孫龍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個提出邏輯正名的人,而這句話就是從這方面著手,公孫龍認為必須要詳細的考察物體的名實關系,并且非常慎重的來給物體命名下定義,也就是說必須“名副其實”才行。
還有一句著名的“見侮而不斗,辱也。”就是說看到有人受到侮辱欺凌,看到了這樣不正義的舉動,但是卻不挺身而出與之斗爭,這樣的行為是一種恥辱的表現?梢姽珜O龍也是一個很有正義感的人,頗有一種綠林好漢“路見不平一聲吼”的氣魄。而且縱觀公孫龍的一生可以看出他也曾多次勸阻戰爭的發生,也算是一個比較愛好和平的人。
公孫龍還有一句關于如何論證名實關系的一段話“以其所正,正其所不正,以其所不正,疑其所正。”就是說要用已知的正確的名實關系去檢查去驗證那些不正的關系,而且要用一直不正確的名實關系去懷疑那些正確的,這樣論證的方法已經算是比較先進的了,有著一定的進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