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江南逢李龜年》是詩人杜甫所寫蘊含情感最深的一篇詩歌,雖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八個字,但卻深刻的描繪了從唐朝從盛轉衰的時代變遷傷懷之感。全詩從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到當下飄零時代的相見,實為深受感慨。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書法
引《江南逢李龜年》原詩: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賞析:李龜年是唐朝時期受唐玄宗賞識的歌手,可謂是盛唐時期的標志藝人,而岐王乃是唐玄宗的弟弟,以好學和惜才出名,也善韻律,崔久乃盛寵一時,為唐玄宗所信任。他們三個人為盛唐時期的標志性人物。
杜甫年少時因才華有幸入岐王府、崔久堂前觀賞李龜年的演唱,而如今再次見面卻是幾十年后于江南重逢,其中有很多的感觸,兩人重逢時,人是故人,景卻非景。詩人杜甫因重見李龜年便回想起當年和李龜年相見、聽歌的場景故而感慨萬千,在落花時節與君相逢,無不暗示著時過境遷的傷感。
《江南逢李龜年》被譽為是杜甫晚年的絕唱,深受眾多好評,其中一大原因是杜甫全詩未著朝代興亡筆墨但卻無不點出朝代衰敗的感嘆,其字里行間藏著無限感慨,詩人與李龜年這些經歷過盛唐之世的人如今卻落魄成這樣,也感慨國家興亡之感,以“落花”點出全部的感傷之情。
杜甫的成就
?杜甫為唐朝詩人,為漢樂府詩體的開創者,是現實主義詩人,其作品多以古體和律詩著作,風格多樣但其詩風沉郁頓挫,多有憂國憂民的感傷,因而被后人稱為“詩史”。
杜甫畫像
杜甫真正成名是在宋朝之后,之后“沉郁頓挫”便成為杜甫詩風的評判字句,其中所表明的是杜詩所描寫的思想內容均博大深刻,感情很是飽滿,還有杜詩都是以完整的意境,精煉的字句和頓挫變化的節奏將其中情感表現出來,詩人將情感寄托于詩中的一草一木之中,亦見其性情之厚。
杜詩不僅沉郁頓挫,還有變化不斷的風格,和多樣的表現形式,想必這和杜甫所描繪的內容各異有關系,他晚年生活經歷“安史之亂”得以見識到各種情形,大大增加他生活閱歷,因此他創作的題材除了游歷、山河、風俗、家人友人還有更多憂國憂民的創作、戰爭。政治和反映社會現實的詩歌。在不同的創作背景下,杜甫所作的詩歌均用不同風格展現其中情感。
杜甫在創作方面十分寫實,反映出很多深刻的現實生活的內容,將盛唐轉衰的歷史時期和社會面貌用詩歌將其全程展現在眾人面前,同時塑造了多個有性格有感情且豐滿的詩歌人物形象,讓大家更好的認識杜甫。杜甫十分擅長描寫事物細節,往往這樣更能震懾人心,這樣細微的寫實技巧正是杜甫的又一個藝術成就。
杜甫的雅號
?杜甫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一生中創作詩歌作品達三千多首,至今流傳作品有一千四百多首,其作品風格獨特,且注重吸收各家之長,堅持獨特的批判精神,致使其作品深受后人的追捧,其思想也影響著后代眾人。
杜甫畫像
杜甫因此被尊稱為一代“詩宗”,其雅號為“詩圣”,可見他在詩壇上的地位之高,所有的成就之深。杜甫創作詩歌的時候十分注重將所見所聞和社會現實兩者相結合,這樣不僅反映社會現狀還可以以此寄托他的情感,批判不公的社會諷刺統治者的腐朽之舉。
杜甫所寫之詩很大程度上不只是在客觀的敘述事件,而是在用詩去寫歷史,他的詩體大部分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歷史事件,真實的將歷史重現在讀者的眼前,也將那個時代受到戰亂和腐敗統治毒害的現狀披露,具有很強的政治性。
杜甫能有“詩圣”這一雅號,不止因為其涉獵題材之寬,還在于他能夠很好的將律詩運用的如此自如,將這樣的詩體運用于無形,甚是有才能。杜甫甚能駕馭各種形式的詩歌,他能將社會萬象及人民的生活描繪的十分生動,他的詩歌中所隱含的不僅是批判和同情,也有很多他被壓抑的情懷和抑郁的情感,但這依舊不影響他憂國憂民的愛國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