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派三叔口中的汪藏海,并不是神話編造,歷史上確實有此人存在!那么歷史上汪藏海是個怎樣的人呢?據說明宮就是他設計建造的!他究竟有何能為呢?歷史上的記載有哪些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歷史上到底有沒有汪藏海這個人?
有的。汪藏海,明朝地理學家、勘輿家。設計建造了明宮、曲靖城等明代城市建筑,傳說到過澳門。是明初有名的地理家,深得朱元璋信任,參與了明祖陵的修建。
有過千年古文明輝煌歷史的麒麟城,曾經在漫漫長長的歷史歲月中留下大量的文物古跡。遠的不說,就明清時期,我們從志書看到有明確記載的祠就有武候祠、名宦祠、鄉賢祠、忠義孝弟祠、節孝祠、昭忠祠等10余座。廟宇有關帝廟、文廟、城隍廟、旗廟、東獄廟、火神廟、財神廟、玄壇廟等20余座。寺有觀音寺、天王寺、報恩寺、圓通寺、正法寺、玉泉寺等20余座,宮有文昌宮、關圣宮、川主宮等10余座,閣有斗閣、奎閣、文昌閣等十余座,還有更多的庵、殿。這其中規模最大,建筑宏偉,最負盛名的當數明洪武十七年建的位于今天市彩印廠內的文廟。這座文廟又叫孔廟、夫子廟,意思一樣,都是為大儒孔夫子建的。
據清咸豐《南寧縣志》記載,當時的文廟“坐北面南,天馬峙其左右。堂居寬大,氣象萬千,直圣人居也。”中國的圣人中,孔子算是最富于求實精神的人,他對自己的政治主張執著得過份,盡管他一生奔走費盡唇舌去推行的政治主張,最后可以說毫無建樹,然而,讓他始料不及的是,在他后來無可奈何退而著書講學之后,他的那些不合時宜的主張,迂闊難行的學說,竟在他的身后一下子熱起來,終于使他成了儀范百王,師表萬世的至圣先師。更讓他沒想到的是他這個不語怪力亂神的務實家,竟被他的后學們塑成最大的怪神之一,被熱熱鬧鬧的供奉了兩千多年。在舊時的年代,在中國大地上,幾乎有人口聚居的地方就沒有不供這位先圣大師的廟宇。曲靖的這座孔廟從落成之后,幾乎每一任地方長官都作修葺擴建,使得這座孔廟越來越壯觀雅致氣派,到了康熙年間,僅僅是天子臺下面東西兩側的廡殿就達28間。
里面書籍,祭器、樂器、冠服應有盡有,庭院內還植有桂、柏以及各種名花異草,那真是適合圣人居住的地方。然而時過境遷,這些古跡大都隨風而逝。我們今天能看到的這座舊城的惟一古跡只有一段明代所筑的古城墻。它歷經幾百年的風雨,如今還靜靜地活在康橋旁邊國風劇院的一側。 公元1381年,三十萬明朝大軍在麒麟城白石江畔擊敗了梁王的十萬精兵,打通了云南通道,使其全境歸服于明王朝之后的第二年三月,曲靖正式改路設府。朱元璋這時詔諭明軍統帥傅友德:“云南既平,留江西、浙江、湖南、河南四都兵守之,控制要害。”這是《明太祖史錄》里記載的史實,這樣進入云南的漢族軍士中,有相當一部分被留了下來。1368年,朱元璋又下詔諭說:“云南土地甚廣,而荒蕪居多,宜置屯,令軍士開耕,以備儲蓄。”于是,有了把軍戌與屯田相結合起來的衛所屯田制度,使軍士及其家屬長期定居下來。實行“七分耕種,三分操備”。曲靖成了軍事屯墾的主要地區之一。
這時候,朱元璋為了鞏固曲靖這道入滇重要門戶,遂批準在此興建府城。 古人建城,在選址上一般所遵循的原則是“非于廣川之上,必于大山之下,高勿近旱而水足,低勿近而溝防省”,這話來自于管子,他老人家這番教導曾經影響了中國上千年的城建。曲靖府城的建設應該也是遵循了這一原則的結果,這座府城在壩子邊緣,北臨麒麟山、南倚寥廓山,東臨南盤江,又有瀟湘江、白石江環繞,倚山面水,居高臨下,不能不說是個好地方。有意思的是,這座古城的建筑六百年后還引出了一段與澳門的佳話。1999年澳門回歸前夕,中央電視臺組織了一臺“慶祝澳門回歸倒計時100天‘世紀龍騰’晚會”,在晚會上,邀請了來自澳門、珠海、北京和云南曲靖的四位嘉賓,現場進行“澳門古今談”。
分離四百年的同胞兄弟就將在這個世紀末回到祖國懷抱,沒有比這更讓人激動的事了。讓人沒想到的是,來自云南曲靖的趙宏逵先生談的是曲靖與澳門兩座城市早在六百年的一段淵緣。按趙先生所談,澳門和曲靖古城出自同一位設計者,并同時先后兩年建造的一模一樣的姊妹城。
那位設計者就是曾設計建造了明宮,很受朱元璋賞識的著名勘輿家,或者通俗一點說是風水學家的汪藏海。一座城市的建筑設計請勘輿家來主持,這也算是中國特色。在舊中國,上到皇宮城池的建造,下到一般貧民百姓砌個灶臺豬廄都離不了風水先生。當然汪藏海不僅只是風水先生,他還懂建筑科學。曲靖與澳門兩城市的設計據說都是仿照古城西安的形式建造的。
仿造自然僅限于形式。從城池規模上,曲靖只有不足一平方里。清咸豐二年《南寧縣志》上我們看到的是,這座府城從1387年開始筑磚城,城周長六里三分,高有三丈,厚如之,雉碟高一丈,垛口有一千六百三十個,設了四門。東門為樂耕門,南門為萊薰門,西門叫勝峰門,北門為迎恩門。
每道城門下部用的是五面石,中部和上部用條石和青磚砌成。同時在4座城門上建了木結構的城門樓,雙重樓飛檐式。東為“太陽閣”,閣上懸“平瀚滇云”匾,南名“純陽閣”,懸“文明麗政”匾,西名“太陰閣”,懸“勝峰起秀”匾,北名“都天閣”,懸“恩迓神樞”匾。而城墻用磚、夯土筑成,外沿用五面石鑲嵌。
汪藏海,男,出現在小說《盜墓筆記》中的人物,書中概述為明朝建筑家、風水家,參與設計建造明祖陵等建筑。“明朝地理學家、勘輿家。設計建造了明宮、曲靖城(曲靖市)等明代城市建筑,傳說澳門是由他設計的。明初有名的地理家,深得朱元璋和朱棣信任,曾參與了明祖陵的修建。
吳中,字思正,3歲過繼給了吳合忠,過繼前原名汪藏海。在正史上記載的吳中深受皇帝朱棣看重,明代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朝工部尚書,曾任刑部尚書和兵部尚書,其主持了明代宮殿,長陵獻陵景陵三陵。
野史里的吳中似乎有了幾分《盜墓筆記》中汪藏海的奇術與神秘,小編特意去查了一下,”不咸“就是上古時長白山的名字,”多詭”,“飛檐玉殿”,這不是云頂天宮么!
好吧,斯人已去,當時那段歷史的真實已無可考,但是僅從現存的資料也可窺探出幾分吳中的智慧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