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愛 > 歷史 >

魏晉南北朝隱士是如何生活的 沒有工作不會餓死嗎

來源:小編整理2023-12-20 13:57作者:Mao

說起中國歷史上的隱士,數量絕對是世界之最。有機會或有條件出仕的士人選擇遠離社會政治活動,游走于社會邊緣,隱士便由此而來。實際上,中國歷朝歷代都不缺隱士,但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鮮明的時代特點和尖銳的社會矛盾致使一時間隱士數量空前增長,這時的隱士不再是隱居山林自娛自樂了,更多的是看破世事無奈后的悲涼,那么這些隱士們隱居之后生活究竟如何也成了我們最想探討的內容。

生存是人類的第一要義。魏晉南北朝的那些隱士們雖淡泊名利,但基本的生活保障還是缺少不得的。雖說大部分的隱士靠著悠閑的農耕生活賴以生存,像陶淵明先生一樣過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日子亦是美哉妙哉,但除了這樣單調的耕作生產活動,隱士解決生存問題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這主要還是要看每位隱士自身的情志,不過最終影響因素還是魏晉南北朝經濟及文化的發展程度。那么隱士們都有哪些謀生的方式,下面我們一一來看。

1、 隱居教授

一般的隱士都是有一定文化素養的人,那么通過才智謀生是他們的優勢所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雖說儒學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也在緩慢地發展著,加上玄學的興起與佛道二學的繁榮,這一時期士人們有不少皓首窮經的,他們沉迷經典、無心仕途,所以只得把從先生那里學來的一套子曰詩云的內容再傳授給別人藉以生活。他們一般采取的方式是聚徒講學。

2、 采集和漁獵

魏晉南北朝是道教逐漸走向興盛的黃金時期。道教對魏晉南北朝百姓的社會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對于隱士生活的影響,就在于道教中宣揚的不食五谷、修身養性的成仙理論直接影響了隱士的生活方式。一些隱士渴望在亂世中通過道教的修煉之法升仙,故而采集野草樹葉為食,以此來達到排污濁清的修煉目的,達到健體長壽。

3、 采藥為生

像劉宋的劉凝之就隱居于衡山南面,“登高嶺,絕人跡,為小屋居之,采藥服食。”有時也會到市場中交易,“夫妻共乘蒲笨車,出市買易。”

4、 靠家庭或他人資助

西晉的董京:“時乞于市”;晉宋時期的沈道虔家境十分貧困,曾靠撿拾稻穗維持生計,但后來經常得到他人的資助,生活才勉強得以為繼;蕭梁時期的釋寶志,靠向人索要食物為生,日子寡淡,但山林中自居,也滿足得很。

5、 商業買賣

這里所說的商業買賣并非我們現在的“做生意”,隱士們這種賴以生存的商業買賣是指簡單的物品交換,通過買賣山林間的竹子藥材等來換取基本的生活費。還有像蕭齊時的何胤懷抱著隱居的志向,明帝繼位后,他“賣園宅,將遂本志。”用這筆錢作為他日后隱居生活的基本銀兩。

在這個隱士輩出的年代,隱士生活的原始化超過任何一個歷史時期,隱士們似乎也在可以地追求著原始社會中的生活方式,似乎只有這樣,才足以表明心志。雖說上述幾種謀生方式可以勉強度日,但也是十分清苦的。教授生徒耗費心力,小規模的耕作也是艱辛的,至于無業的隱士,除非有家產變賣,否則更為狼狽。在西晉大隱皇甫謐的《高士傳》中,里面的人物大多為貧困的隱士,足以見得,清貧已成為隱士的代名詞了。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隱士可以說普遍具有十分低調平和的心態,他們從平凡的山林生活中獲得了心靈的自由和滿足,寬容而豁達。雖然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隱士大都是一群安貧樂道、至情至性之人,但也免不了有些隱士行為怪誕,令人捉摸不透。例如公孫鳳,專吃那些腐敗了的食物:“夏則并食于器,停令臭敗,然后食之。”不久后就生病去世了,估計是身體受到了很大的迫害;石垣對于參加葬禮十分感興趣,不論刮風下雨,他都欣然前往;還有東晉末的沈道虔,據說他有著很強的忍耐心理,即使面對盜賊都彬彬有禮,有人偷他園中的蔬菜,他不追,反而去屋子里躲了起來,行為怪異,實在無法理解。

為何舉止怪異者層出不窮呢?

究其原因,實則有二。

其一,魏晉南北朝時期軍事戰亂頻繁,政治動蕩,更替有常,士族階層統治腐朽變態,隱士們雖遠離官場戰禍,但愛國之心并未泯滅,所以他們的內心深處是壓抑的,情緒的無處排解進而導致了某些隱士心理上的扭曲和舉止的怪誕,想來也是情有可原的;

其二,雖說隱士們的才情智慧受到了贊揚,但在這亂世之中,又有誰能真正沉靜下來,與這些隱士們產生心理上的共鳴呢?鮮有之,幾乎沒有。

所以這些隱士們保持著高潔而孤獨的靈魂,在這動蕩的社會中,有些行為的奇異也就不足為奇了。

  • 今日熱點
  • 一周排行

名人資料

更多
久久成人综合网,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91久久精品一区,国产深夜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