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爆發黃巢起義,曾經的盛世王朝將要成為歷史,907年唐王朝正式滅亡。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這中間是五代十國半個世紀的亂世。很多人不知道五代十國的意義是什么。為什么有王朝和其他國家?它們之間的復雜關系是什么?讓我們今天來把這個問題搞明白并理清楚,唐朝和五代都存在于唐宋時期。他們始于晚唐,結束于宋代。宋代是唐末以來半個世紀的結束,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元朝是分裂的末期,因為在宋朝,仍有一部分北方人掌握在少數民族手中。因此,宋代的貢獻在當時是比較大的。
五代十國是我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它起自唐末的藩鎮割據,并通過相互之間的吞并到了晚唐時期,也就逐步形成相對較固定的割據,今天用地圖為大家理清一下五代(907年-960年)和十國(902年-979年) 的歷史。
先從稱號上分析“五代十國”,也可以說是南北割據。唐朝的版圖是比較廣袤,比今天的中國國土面積還大。唐朝設置幾十個藩鎮,在黃巢起義后,這些藩鎮各自為王,建立了自己的國家,然后就有了北方的五代,南方的十國。五代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即“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歷史上為便于跟以前的朝代區別,就稱后梁、后唐、后晉、后漢與后周。南方的十國南吳、吳越、前蜀、后蜀、閩、南漢、南平、馬楚、南唐、北漢,即“吳唐吳越前后蜀,南北兩漢閩平楚”十國。不必驚訝,這是史實,短短的五十年間就有那么多個國家存在。
1.902年,唐朝封楊行密為吳王,吳國建立(十國建國一),史稱“楊吳、南吳、弘農、淮南”。
2.907年,朱溫篡唐建立梁朝,史稱后梁(五代建國一)。并封武安軍節度使馬殷為楚王(史稱南楚,十國建國二)、兩浙節度使錢镠為吳越王(史稱吳越國,十國建國三)、高季興任荊南節度使(南平國前身)、義武軍節度使王處直為北平王、成德節度使王镕為趙王、清海節度使劉隱為大彭郡王(南漢前身)。
此時天下形成擁梁和念唐兩派勢力,與后梁對立的政權主要是晉王李克用、南吳國;此年李茂貞自開岐王府;蜀王王建自立為帝,建立蜀國(史稱前蜀,十國建國四);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稱汗,國號“契丹”。
3.909年,王審知受后梁封,成為閩王(史稱閩國,十國建國五);劉守光被朱溫封為燕王
4.911年,燕王劉守光在幽州(今北京)稱帝,國號大燕(史稱桀燕)。
5.913年,晉王李存勖滅桀燕國(存國2年)。
6.917年,南海王劉?在番禺(今廣州)稱帝,國號“大越”,次年十一月改國號漢(史稱南漢,十國建國六)。
7.921年趙國發生內亂,晉王李存勖趁機滅趙國(存國14年)。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稱帝,以“唐”為國號(史稱后唐,五代建國二),年底滅后梁(享國17年),定都洛京。
8.924年,荊南節度使高季興受后唐封為南平王(史稱南平國,十國建國七)
9.925年,后唐莊宗李存勖發兵攻打前蜀,王衍投降,前蜀滅亡(十國亡國一,享國十八年)。
10.926年四月,后唐莊宗李存勖死于興教門之變,時年四十二歲,以李存勖的勢力本可以一統天下的,可惜崇信憐人以至于身死國滅。
11.929年,北平王王都企圖脫離后唐,北平國被后唐所滅(存國22年)。
12.934年,劍南兩川節度使、蜀王孟知祥于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后蜀,十國建國八)
13.936年,契丹王耶律德光冊原后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為大晉兒皇帝(史稱后晉,五代建國三),同年攻入洛陽,后唐亡國(享國14年)。
14.937年,徐知誥篡南吳政權建立齊國,南吳滅亡(十國亡國二,享國35年)。939年改名為李昪,并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十國建國九)。
15.938年,交州節度使部將吳權占據交州自立為靜海軍節度使(史稱越南吳朝)。
16.945年,南唐趁閩國內亂時出兵滅閩國(十國亡國三,享國36年)。后留從效割據泉、漳二州,南唐迫不得已任命其為清源軍節度使。
17.947年,契丹滅后晉(享國12年),正是“成也契丹,敗也契丹”。耶律德光占據中原稱帝,改國號為“遼”,后因失民心又北撤回草原。
18.947年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國號漢(史稱后漢,五代建國四),后攻克并定都于東京開封。
19.951年正月,郭威篡漢自立,立國號為“周”(史稱后周,五代建國五);同年后漢河東節度使劉崇在太原即皇帝位,仍用后漢年號,史稱“北漢”(十國建國十)。
20.951年11月,南唐乘南楚內亂滅楚(十國亡國四,享國44年),馬殷舊將劉言擊敗了南唐軍,繼續據有湖南,為武平節度使。
21.955年到958年后周世宗柴榮三次親征南唐,958年南唐中主李璟迫于后周的軍事力量,取消帝號,盡獻江北之地于后周,稱臣于后周。
22.959年六月十九日,本來可以一統天下的雄主周世宗柴榮病卒,年僅六歲的柴宗訓即皇帝位。960年正月,后周都點檢趙匡胤發動政變,建立宋朝(后周滅亡,享國10年)。
23.963年,南平王高繼沖納地歸降,南平國滅亡(十國亡國五,享國39年);同年武平節度使周保權投降北宋,結束割據湖南地區12年的劉(言)、王(逵)、周(行逢、保權)三姓武平節度使。
24.965年,北宋東、西兩路軍直逼成都,孟昶舉城投降,后蜀滅亡(十國亡國六,享國33年)。
25.968年,越南丁部領結束“十二使君之亂”,統一越南北部,建立丁朝,國號大瞿越,標志著越南從中國獨立。
26.971年,南漢末主劉鋹投降北宋,南漢滅亡(十國亡國七,享國39年)。
27.975年十一月,北宋攻占南京,滅亡南唐(十國亡國八,享國39年),將南唐皇室遷往汴州。
28.978年清源軍(平海軍)節度使陳洪進將其所轄漳、泉二州14縣獻給宋廷,結束29年的留(從效、紹镃)、張(漢思)、陳(洪進)三姓割據。
29.同年,吳越王錢弘俶獻其地十三州與宋,舉家遷汴京,吳越政權結束(十國亡國九,立國72年)。
30.979年,宋太宗趙匡義率軍親征北漢(十國亡國十,立國28年),大部分趨于一統,形成遼、宋、西夏(此時仍為定難軍節度使,定難軍絕對是打不死的小強,從881年拓跋思恭起一直為黨項李氏所據)三國鼎立狀態,五代十國結束。
31.對于五代十國時期,中原王朝是五個國家的興替,比較特殊的是后晉是亡于契丹國;另外其實十國的概念不是很準確,期間還存在過北平國、趙國、桀燕、殷等小國還有其他節度使的割據政權;十國的存在也不是同一時期的,前蜀在后唐時就被滅了,南唐則是權臣徐知誥(李昪)篡位所建立,另外南唐還曾滅亡閩國和南楚,北宋則是平定南平、后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6國。
五代十國是兩個詞,五個朝代和十個國家。在五代,即梁、唐、晉、漢、周五等朝代,這個名稱因為以前朝代被使用,以區別于前朝,所以在歷史上被稱作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代主要存在于北方,是當時的正統政權。他們互相替代,并沒有共存。十個王國主要是中原以外的政權。它們大多存在于南方,共存。在歷史記載中,它們被記載為十幾個分離主義政權,如前蜀、后蜀、南武、南唐、吳越、閩、楚國、南漢、南平(京南)和北漢。事實上,它們幾乎都與五代共存,十個國家只是一個虛擬的數字,而不僅僅是十個。讓我們看看他們正在發生什么事。
五代十代的創始人是朱溫。因為這個人毀掉了唐朝,他創造了五代十國的歷史。朱溫是晚唐黃超起義的一員。后來,他投降到唐朝,最終摧毀了黃巢和其他叛亂分子。他也被命名為朱泉中。然而,朱泉中是不忠的。他終于篡奪王位907年,建立了梁國。那是五代人的后梁。后梁被另一個分裂政權唐在第三個皇帝時期摧毀。唐代取代了梁。唐代不同于唐代。他們不是朱溫的手,也不是農民起義。它是由沙陀少數民族建立的。雖然朱溫消滅了唐朝政權,但在唐朝這個地方仍然是正統的。
后來,923年,唐朝長子李存勖因為取代了梁朝的正統,把自己的姓李當作唐朝的后臺而消滅了后梁。這個國家的名字也叫唐。晚唐幅員遼闊,主要控制中國北部、東海岸、西龍游、四川、北長城、南過江漢,實力仍然很強。晚唐以后是后晉,而后晉從晚唐開始是正宗的,因為后晉長者是晚唐的節度使,是在契丹人的支持下建立的。
那時候936年,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在幫助下,與契丹勾結,認出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為父,在契丹的支持下,以幽云十六州為代價,登上太原王位,成為皇帝,稱之為晉。歷史名稱是后晉。宋代之所以衰弱,是因為它失去了幽云的十六個境界。整個宋代三百年來沒有完全恢復幽云的十六個州。此外,晚金由于承認少數民族為父,歷來受到后人的鄙視。后來出現了漢代,后來漢代的大哥也是后晉的一員。公元947年,契丹在金朝滅亡后占領了中原,但由于契丹士兵在中原焚燒、殺戮和搶劫,極大地挫敗了人民,不得不向北撤退。劉志遠抓住機會在太原召集了皇帝,然后征服了東京,決定去開封。
后來,郭威,后來的周代的人,也是漢代的成員。951后的第一個月,建立漢朝。此后,郭威沒有兒子,因為他的兒子們被殺了,所以他像自己一樣把王位讓給了侄子柴榮。大家都認為,如果柴榮沒有早死,中國的統一不是趙匡胤,而是柴榮。但是哥哥早死了,30歲就去世了,留下孤兒和寡婦。于是公元960年,宮殿前面的趙匡胤街鎮,丁二州將遼與北漢聯合進攻,率領軍人到陳橋毅發動陳橋叛變,建立北宋。此后,北宋統一了南方格局,徹底結束了五代十國時期。
再看十國,當時的十國主要是由晚唐時期的節日使節制度造成的,所以到了唐末,政權四分五裂。在五代,南方的分裂主義政權由于實力強大,承認北方的五代為正統。然而,北方許多正統政權被消滅了。十國分別是南吳、吳越、前蜀、后蜀、福建、南漢、南平、馬楚、南唐、北漢,即“蜀前后吳唐、南漢明平楚”十國,江南地區有南吳、南唐、吳越、福建。等等。湖廣被荊南、儲南部和南漢占據。在這十個國家中,南唐是非常強大的。說實話,如果皇帝努力奮斗,他很可能會團結南方。
最后,南唐被宋代摧毀了。在十個國家中,最后一個是北漢。穆桂英和他的父親是北漢的大臣。北漢是由劉致遠的弟弟,漢末的偉大祖先,建立的,所以遺址在北方,并最終被趙匡胤的弟弟趙廣義摧毀。979年,北漢被毀,全國基本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