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北有一支古老的民族,叫扶余人,扶余人起源于中國東北的松花江流域,他們在公元前2世紀的時候,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扶余政權,在漢武帝的時候,開始向西漢王朝稱臣納貢,魏晉時期,鮮卑人開始崛起于中國的東北地區,扶余人在鮮卑人的攻擊下,慢慢走向衰落,但是呢,扶余人的另外一支,其影響范圍卻到達了今天的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今天的韓國人、日本人都認為扶余人是其祖先之一。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朱蒙在遼東半島的東部地區,建立了一個高句麗政權,根據中國古代相關史籍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高句麗人其實是扶余人的別支,高句麗語與扶余語也很相似。
在公元前18年的時候,高句麗開國國君朱蒙的兒子溫祚王在今天朝鮮半島的漢江盆地又建立了一個百濟政權,百濟王室是朱蒙的后裔,并且以扶余為姓。百濟和高句麗都源自扶余,但是后來,可能由于年度久遠的緣故,王室成員之間的感情越來越疏遠,高句麗不斷強占百濟的地盤,百濟和高句麗的關系在公元1世紀的時候徹底決裂,經常發生戰爭。
到了公元5世紀至6世紀的時候,百濟和高句麗均達到了鼎盛時期,他們不斷向朝鮮半島南部發展,百濟人的影響范圍甚至到達了日本列島。日本列島早期的國家,很有可能是百濟人建立的。這就是日本學者提出的“騎馬民族征服王朝說”,這一學說認為,崇神天皇是在公元四世紀的時候,由朝鮮半島的加耶遷徙到了日本的九州,日本的崇神天皇也是大和王權的創立者。
百濟人的影響范圍到達了日本列島以后,把中國中原地區先進的文化,如漢字、漢傳佛教、紡織技術等等帶到了日本,而在這之前,日本列島的國家形態其實還是處于部落國家的階段,百濟人進入到日本列島以后,日本的歷史才真正進入到了王權國家的階段。
當時百濟人和日本人的關系也非常的好,百濟需要聯合日本,對抗新羅,而新羅則常常借助唐朝的力量,對抗百濟和高句麗。百濟王室與日本皇室也有通婚關系,桓武天皇的母親高野新笠就是百濟武寧王的后裔,今天日本的明仁天皇是桓武天皇的后代,當時也有很多的百濟貴族遷徙到了日本。所以在今天的韓國經?梢钥吹竭@樣的言論:日本人的祖先來自韓國。在古代的時候,韓國給日本帶去了先進的文化。
今天的日語和高句麗語、百濟語有很多的同源詞,這也能證明當時的百濟與日本之間的緊密關系。
扶余人是中國古代,東北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而今天的日本人、韓國人則與扶余人有淵源關系。由于扶余人后來的影響范圍是在今天的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所以我們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國古代的東北地區,曾經有一個強大的扶余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