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愛 > 歷史 >

曾國藩信奉哪十大處世哲學 為什么會信奉這些哲學

來源:小編整理2025-08-31 11:15作者:超多

1、“每逢大事有靜氣”

曾國藩年輕時在官場沉浮,難免有心煩氣躁之時,便向理學名臣唐鑒先生請教,唐鑒送了他一個字——“靜”,心靜下來,就能處理各種紛亂的軍國大事。從那時起,曾國藩每天都要靜坐一會兒,許多為人處世、治學從政的體會和方法,便都在此中獲得。尤其在遇到重大問題時,他更是不輕易作出決定,總要通過幾番靜思、反復權衡之后,才拿出一個主意來。為讓氣氛更寧馨些,還往往點上一支香。每見到這種情況,家人有再大的事也不打擾他。

曾國藩信奉哪十大處世哲學 為什么會信奉這些哲學

2、“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后種種,譬如今日生。”

這一天,曾國藩帶著日記,又去拜見老師唐鑒。唐鑒審讀他的日記,見滿紙都是痛罵自己不成器的話,很是滿意。翻到二十二日的日記,看上面寫道:“自今日起改號滌生。滌者,取滌其舊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后種種,譬如今日生也’。”唐鑒稱贊:“有志氣!滌生,望你今后滌舊而生新。”

3、“不為圣賢,則為禽獸。只問耕耘 ,不問收獲。”

唐鑒曾送給曾國藩一本自著《畿輔水利》,一張親筆楷書條幅:“不為圣賢,則為禽獸。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善化唐鑒。”

跟了唐鑒一段時期,尤其在通讀了他的《畿輔水利》一書后,曾國藩看出這位理學名臣并不是埋首故紙、空談心性的書呆子,而是關心民瘼、留意經濟、學問淵懿,亦不乏謀略的能吏。同樣,唐鑒也知道曾國藩是老成深重、極有心計的干才。以后,唐鑒、國藩師生之間往往探討程朱之學少,推究興衰治亂的歷史多。

4、“輕用其芒,動即有傷,是為兇器;深藏若拙,臨機取決,是為利器。”

曾國藩出兵征討太平軍前,有人贈予曾國藩一口家傳古劍,他的岳父歐陽老人說:“滌生(曾國藩字)今日喜得寶劍,老夫也高興。老夫十分喜愛舊日讀過的一首古劍銘,現把這首古劍銘送給你,輕用其芒,動即有傷,是為兇器;深藏若拙,臨機取決,是為利器。”

曾國藩聽完這首古劍銘后,明白岳父的深遠用意,十分感激地站起來說:“國藩牢記在心。”

5、“揚善于公庭,規過于私室”

曾國藩率湘軍攻占武昌后,六弟曾國華帶領在湘鄉招募的五百勇丁來到武昌。曾國藩見到這個出撫給叔父的六弟,心中很是高興。四個弟弟,他認為最有出息的便是這個為人倜儻雄奇的六弟。于是親向六弟傳授帶勇識人的經驗。

曾國藩知道弟弟的脾性,說:“衡人亦不可眼界過高。人才靠獎勵而出。大凡中等之才,獎率鼓勵,便可望成大器;若一味貶斥不用,則慢慢地就會墜為朽庸。對待部屬,大哥有兩句話,望弟切記。”國華望著大哥,誠懇地說:“請大哥賜教。”“這兩句話是:揚善于公庭,規過于私室。”國華點點頭,輕輕地重復一遍。

  • 今日熱點
  • 一周排行

名人資料

更多
久久成人综合网,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91久久精品一区,国产深夜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