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一,南宋獲得了喘息之機,延續了趙宋王朝的時間
蒙哥一死,一時間大軍沒有統帥,于是蒙古軍隊被迫撤軍被還,釣魚城保衛戰最終宋軍獲勝,這也是自南宋抗蒙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蒙古軍隊一撤,宋軍趁機收復了原來四川丟失的領土。在鄂州的忽必烈也不得不與南宋賈似道達成和議,撤軍北返。應該說釣魚城之戰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延長了南宋的統治時間。
但非常遺憾的是,趙宋的統治者們沒有利用這一時間整軍備戰,宋理宗依然怠于政事,大權落到了賈似道的手里,使得朝政更加腐敗。應該說賈似道也進行了一些改革,但是不但沒有成效,反而加劇了各方面的矛盾,導致一些有才能的武將不是被迫害致死(如釣魚城之戰的王堅),就是投奔元朝(如劉整)。
影響二,汗位內戰,蒙古帝國分裂
蒙哥是蒙古各部諸王推舉出來的大汗,因此可以號令幾大汗國,但在他死后,蒙古爆發汗位之爭。
1260年4月,忽必烈在開平城自立為汗;不久后,身居漠北的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其他汗國的推舉為大汗,兄弟倆因此展開歷時四年的激烈內戰。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投降,汗位之爭才宣告結束。
忽必烈雖然最終成為蒙古大汗,但他并不是經過蒙古諸王推舉出來的,因此其他汗國雖然表面上尊奉,但實際上各自為政。忽必烈的權力僅限于東方,即中國的元朝政權,他根本無法調動其、指揮他幾大汗國。所以隨著蒙哥的死,蒙古帝國實際上也宣告分裂。至今今天,我們看元朝的疆域圖,是不包括其他幾大汗國的。
影響三,結束西征,沒能進入非洲
世界歷史上曾有幾個超級帝國,因為他們的領土跨越亞歐非三大洲,但這其中并沒有領土面積最大的蒙古帝國,原因就在于蒙哥之死。
當率軍西征的旭烈兀準備攻略北非時,蒙哥的死訊傳來,旭烈兀本想率軍回國爭奪汗位,但得知兩位兄弟展開內戰,于是他留駐波斯,觀察形勢。
1264年,旭烈兀接受了四哥忽必烈的冊封,成為伊爾汗,建立伊爾汗國,蒙古西征就此畫上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