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張獻忠寶藏
明朝崇禎時期,災荒連年,顆粒無收。張獻忠率領一只由災民組成的軍隊,四處搶掠明朝政府,并迅速積累起數額巨大的真金白銀。1644年,張獻忠占領四川成都,建立大西國。然而兩年后,張獻忠意外身亡,而他所擁有的巨額財寶,也在一夜之間不知去向。張獻忠死后留下來的財產有多少呢?
幾千萬兩白銀,按照明末1兩白銀折合人民幣購買力相當于現在的300元的話,就在那個年代,他擁有相當于我們現在30億人民幣的購買力。他的這筆財寶到底去哪兒了?據史書記載:在1646年秋天,他遭遇明軍和清軍南北夾擊,張獻忠明白,惡戰將不可避免,為防止財寶落入敵人手中,他預先將巨額金銀藏在四川一個秘密的地點。
張獻忠身亡后,他所聚斂的巨額財寶便不知去向,甚至沒人說得清這筆財寶究竟是真有其事,還是一個巨大的謊言。但在這數百年間,圍繞它的猜測和尋找從未停止過。在傳說中,張獻忠將劫來的金銀財寶藏在成都附近某處,以石牛和石鼓作為暗記。由于史料對此事記載非常詳實,所以在張獻忠死后的300多年里,有無數探險者到四川尋寶,但迄今為止,沒有人找到這個巨額寶藏。
“石牛對石鼓,銀子萬萬五。有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這首古老歌謠,因被認定為破解大西王張獻忠藏寶之地的“密咒”,在成都流傳了300多年。這筆寶藏是藏于錦江水底?埋于青城山下?還是隱于蘆山縣城(隸屬于今雅安市)?人們的猜測不一而足,其中最讓人們信服的藏寶地,就是錦江江底。無論哪種說法,都指向張獻忠將所掠財寶沉于錦江之中,地點就在江口附近。而這,為后人沿江尋寶留下了無盡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