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愛 > 歷史 >

《海國圖志》傳入日本后被奉為天書?

來源:小編整理2025-06-22 16:30作者:chenliang

海國圖志

魏源

其實,中國的洋務運動(始于1861年咸豐十年,又稱“自強運動”)跟日本的明治維新(始于1868明治之初)是在1840年鴉片戰爭之后幾乎是同時開始的,前者還早了幾年,中日兩個學生同時拜西方文明為師,哪個比較有長進,一場甲午戰爭便分出高低。說甲午戰爭壞了大清洋務運動的好事,我不敢茍同。

甲午戰爭之后,中國掀起學習日本之風,但事實上,日本在19世紀中葉倒是先通過中國學習西方,這全拜清代啟蒙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學家魏源(1794-1857年)所賜,他是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第一人。1843年,魏源完成了以知夷、師夷、振興軍備為核心理論的《海國圖志》,這本書介紹了幾十個國家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科技,總結了鴉片戰爭的軍事教訓,整理成有系統的軍事思想。在當時頓時成為大清有先進意識的讀書人的百科全書,悲哀的是,這本書卻不受朝廷重視,因為守舊頑固派無法接受書中對西方“夷狄”的贊美,有者甚至建議燒掉它,這本書的命運預示著大清帝國接下來的國運。

1851年,《海國圖志》傳入日本,六十卷本被翻譯成日文,日本人驚為天書,認真學習之,通過此書了解西方的長處,它被奉為加強海防的經典著作,為不久后開展的明治維新作出了貢獻。如梁啟超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一書中指出:“《海國圖志》對日本明治維新起了巨大影響,認為它是‘不龜手之藥’”大清自己走寶,卻益了日本人。所以,洋務運動到底是斷送在甲午戰爭還是中國人自己的手中,真是一筆說不清的歷史爛帳。

甲午戰爭是日本在維新之后第一次對外發動的戰爭,當時的大清帝國被“小日本”擊垮之后,革新志士如康有為在1895年為了勸阻朝廷拒簽《馬關條約》,而聯合一千多名讀書人,由他執筆起草了一萬八千字的上皇帝書,建議遷都抗戰,變法圖強(就是有名的“公車上書”事件)?到又c梁啟超、譚嗣同等人,掀起維新運動的熱潮。維新分子很快收拾起甲午戰敗的悲情,痛定思痛,反過來向日本取經,學習強國之道,康梁師生兩人還曾經想要邀請伊藤博文當大清政府的維新顧問,從之前的“師夷”變成“師倭”,就像武俠小說常有的情節,一個自以為武功高強的人被高手打敗了,心服口服,轉而拜高手為師,這在當年中國人還視非我族類的外國人為“夷狄”的時代,轉向日本學習簡直是非常前衛的思維。

  • 今日熱點
  • 一周排行

名人資料

更多
久久成人综合网,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91久久精品一区,国产深夜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