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電視臺熱播的歷史正劇《豪門金枝》,其歷史背景正好是太平天國為禍時的清季,地點是川南鹽井的產地自貢(富井)。人物的傳奇經歷,一代儒商式的鹽商的命運遭際,都牽涉到一個歷史人物——他就是清季名臣駱秉章。因而有了以下的文字:
駱秉章,一個四十歲才求取功名的儒生,一個以文治武功成為清季戴雙眼孔雀花翎,位極人臣的干吏;一個湘淮軍之外,對太平天國威脅最大的能臣;一個在歷史關鍵時刻決定歷史走向和人物命運的不世人物。如果不拘泥所謂正史原先“為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他縱橫馳騁,效忠于朝廷,受命于危難,其與太平軍對壘”而戰功赫赫的評價,正確認識駱秉章這個非凡人物,則需要上述的評介。
歷史有時候會發生許多巧合,從而衍生出許多故事?峙逻B洪秀全本人也沒有料到,其實決定他最后的命運的關鍵人物,不僅僅是曾國藩、左宗棠,而還有一個事實上更重要的人物就是駱秉章(1793-1867)——他的同鄉,廣東花縣一個早年落魄不第的儒生。不過,駱秉章青年不第,并沒有自甘落魄,心生怨恚,轉而如黃巢和洪秀全那樣,從結黨或販私鹽聚眾入手,趁天下紛擾而揭竿而起,也想來一輪風水輪流轉,今年到我家,過過皇帝癮;而仍然是折節讀書,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為座右銘。因而,他最終得中功名,從翰林院庶吉士做起,由翰林院編修遷江南道、四川道監察御史,工科給事中,鴻臚寺少卿,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翰林院侍講學士等職。終因辦事清正,不徇私情,為道光皇帝信任,56歲后放任外官,任湖北按察使、云南布政使;道光三十年(1850年)始擢湖南巡撫,開始了他位極人臣的輝煌歷史。
駱秉章在京師十六年,不是做秘書就是做禮儀、太子傅等閑官,只間或作過御史,遠非權勢之輩,故也談不上是玩權術,投機鉆營起家。勤而好學、清正廉潔、勤勉耿介是他得到信任的真正本錢。天下多事之秋,一介書生為戰亂交織的湖湘父母官,能穩坐十年而城垣不失,使太平軍、天地會不能立足,要的是真本事。能輕徭薄賦,善待子民,重用人才,興業除弊,為萬民心服,才能有此政績。
金田起義后勢如破竹的太平軍,在湖南境內連遭兩次敗績,損折了股肱之臣。他們一個是命喪于湘桂邊界的南王馮云山,他被輔佐湖廣總督程矞采的駱秉章派到湘桂邊界阻擊太平軍的知縣江忠源所部楚軍伏擊身亡;一個是西王蕭朝貴,他以精銳之師北擊長沙,孰料想,有先見之明的駱秉章于局勢混亂之中率先擔綱守城責任,自捐和動員官吏捐款并動用庫銀,修筑城垣,完善兵備,以八千士卒,有備無患,守城80余日,擊退太平軍,并炮擊蕭朝貴使其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