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故事:“陳平盜嫂”,史上最有名的“叔嫂戀”戲碼。
東漢末年,曹操在著名的《求賢令》中稱:“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于渭濱者乎?又得無有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這里的“盜嫂受金”說的就是漢初丞相陳平。從此之后,陳平即成為那些品行有污點,但卻懷有曠世奇才者的代名詞。以至世人在不知陳平有何事功、對歷史有何貢獻時,倒先了解到陳平“盜嫂受金”的“丑行”。
陳平受到劉邦重用,引起軍中諸將的不滿,讒言也便接踵而來。據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記載:“絳侯、灌嬰等咸讒陳平曰:‘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聞平居家時,盜其嫂;事魏不容,亡歸楚;歸楚不中,又亡歸漢。今日大王尊官之,令護軍。臣聞平受諸將金,金多者得善處,金少者得惡處。平,反覆亂臣也,愿王察之。’漢王疑之,召讓魏無知。無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問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無益處于勝負之數,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漢相距,臣進奇謀之士,顧其計誠足以利國家不耳。且盜嫂受金又何足疑乎?’
漢王召讓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從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說,故去事項王。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聞漢王之能用人,故歸大王。臣裸身來,不受金無以為資。誠臣計畫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無可用者,金具在,請封輸官,得請骸骨。’漢王乃謝,厚踢,拜為護軍中尉,盡護諸將。諸將乃不敢復言。”
這是千年流傳下來的關于陳平“盜嫂受金”的最早、最權威的記載。后于司馬遷100多年的班固,在其所撰《漢書·陳平傳》中記載此事與《史記·陳丞相世家》大體略同。當劉邦聽到絳侯、灌嬰的議論而對陳平的德行提出疑問時,《史記·陳丞相世家》和《漢書·陳平傳》對“受金”問題也直言不諱,“臣裸身來,不受金無以為資。”唯獨對“盜嫂”之誣,未置辯解之詞。這便給后世留下了一樁懸案。
第四個故事:孝莊皇太后下嫁小叔多爾袞,成為清初四大疑案之一。
孝莊皇太后,也是孝莊文皇后。公元1625年,即天命十年,孝莊當時只有13歲,便嫁給了比她大20歲的親姑父皇太極為側福晉。她一生經歷清初三朝,正是由亂到治的關鍵歷史時期。她全力輔佐皇帝,對調和清宮內部矛盾和斗爭,穩定清初社會秩序,促進國家的統一作出了重大貢獻。后世稱之為“清代國母”。
公元1643年,即崇德八年,皇太極猝死后,諸王兄弟相爭為亂,窺視神器,不惜兵戎相見。在這關鍵時刻,孝莊憑著自己的寵貴地位和聰明才智,籠絡各方勢力,尤其是關鍵人物多爾袞和代善,最后孝莊年僅六歲的兒子福臨登上龍位,是為順治皇帝。他也成為清朝入關后的第一任皇帝。
六歲的福臨被擁立為新皇帝,是清朝初年權力斗爭的微妙結局,但是在眾多的皇子中選中福臨,讓攝政王多爾袞點頭表示同意,這就和福臨的母親孝莊太后分不開了。
對于孝莊與多爾袞的關系,而成為清初四大疑案之一。而此傳說的產生,始于明末清初浙東抗清志士張煌言的筆下,即張蒼水所寫的七言絕句。在這首題為《建夷宮詞》的詩中寫道:“上壽觴為合巹尊,慈寧宮里爛盈門。春宮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掖庭猶說冊閼氏,妙選孀閨作母儀。椒寢夢回云雨散,錯將蝦子作龍兒。”
這首詩成于順治七年,即公元1650年,是為當世人的記載,造成了極大的轟動,在民間迅速地流傳開來?墒,假如清初真有太后下嫁攝政王多爾袞,封攝政王為“皇父”一事,必然有頒詔告諭之文。
另據《朝鮮李朝實錄》仁祖二十七年,即公元1649年,清順治六年二月壬寅,也有“皇父攝政王多爾袞”這樣去“叔”字改稱“皇父”的記載,它間接地透露了多爾袞稱皇父“已為太上”與太后相對稱,正是太后下嫁的一個旁證。
何況多爾袞之改稱“皇父”不但明載于《清實錄》與《東華錄》等書中,即當時流傳到今的許多檔冊和文告中,于抬寫皇上處,一并抬寫攝政王,而攝政王之上,或冠以“皇叔父”,或冠以“皇父”字樣。然而,雖然傳言眾多,但一直沒有關于“太后下嫁”的可靠的史料佐證。據說,這有可能是被清朝皇室后人、歷代帝王所隱滅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