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女兵們最害怕聽到那個“談”字。只要一聽說哪個首長要找你談話,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首長找談話”。到了部隊,組織代替了父母,婚姻一旦被組織決定,也就只有遵從、認命了。
當時一首打油詩,就是對這些湘女們命運的最好反映:婚姻法,婚姻法,男四十,女十八,跑到新疆找爸爸,配的是夫不是爸,生兒育女把根扎。
當時湘女們再新疆的生活十分艱苦,房子就是地窩子, 一面是“門”,三面是泥墻,地上有一面的土基高一點,那就是床了。床上鋪著一層紅柳枝,洞頂上鋪著紅柳和胡楊枝,上面墊著土,頭一碰地窩子頂,泥土就會不 停地掉下來。冬天早晨起來一層冰殼,要把冰殼弄掉以后,才能正式起床。由于干活時風沙大、出汗多,湘女們身上都長了“成疙瘩”的虱子,她們都把它叫作“革命蟲”。過度勞累,使得很多湘女都沒了月經,被她們稱為“干血癆”。
據新疆軍區檔案館的資料統計,在進疆的8000湘女中,年齡最大的19歲,最小的只有13歲。而為了貢獻國家,曾經的豆蔻年華,終究免不了在風沙中化作蒼蒼白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