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愛 > 歷史 >

諸葛亮出師表中寫劉備三顧草廬是否是抬高自己?

來源:小編整理2023-12-20 13:57作者:黃日展

這個暫且不管,先看看陳壽寫的“三往乃見”和諸葛亮寫的“三顧臣于草廬之中”,這兩句話也有相當大的差別。

按照陳壽的說法,是劉備去見諸葛亮,一共跑了三趟才見到他,而且之前從沒有見過面;然而按諸葛亮的說法,是劉備曾經到諸葛亮住的地方,向他詢問一些國家大事。

這樣,就出現了三個問題:一,劉備到諸葛亮的地方去了三次,其中前兩次見到諸葛亮沒有?二,在三顧草廬之前,劉備見過諸葛亮沒有?還有這個“三”,在古意是指數量詞,并不是確數,而是約數,就像“士別三日”中的“三”一樣,是個大概的數,那劉備到底見諸葛亮幾次面?

諸葛亮

《三國志》之所以不比別的史書,因為它對三國內容的描寫并不單單是枯燥乏味的記敘性的描寫,而是加進了些想象,使文字變的十分生動,耐看。而且蜀國原本無史官,蜀國遺留下來的資料也不會完整,陳壽在編寫《三國志》的時候就不免多加了些想象和附加成分。

既然如此,不管是劉備尋訪人才,自當伯樂找千里馬也好,也不管諸葛亮為實現自己的抱負,效仿毛遂自薦求見劉備也好,這些都是歷史的想象了。這么看來,我們也不妨可以想象一番:

諸葛亮學會了一身本事,想“貨予帝王家”,但一直沒找到適合的買主。在二十六七歲的時候,他主動去樊城找劉備,但是劉備看不起他一個年輕小子。于是諸葛亮找了個機會和劉備單獨交談,讓劉備發現了他是個大人才。那次談完之后,諸葛亮并沒有直接留在劉備軍營中,而是返回隆中自家的茅廬去了。為什么呢?一來是自己對劉備了解不深,不敢貿然“以身相許”,另一方面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待價而沽”。兩人就這樣初次相識了,之后兩人又你來我往多次見面,有時是專程拜訪,有時是因別的事而順道走訪。經過多次的溝通和交流,最后諸葛亮同意加入劉備帳下,開始了自己的仕途之路。

諸葛亮

而這樣并不違反諸葛亮的《出師表》的言語,也沒有違背《魏略》,《九州春秋》的說法。真正的歷史往往是平淡的。并無任何出奇之處。歷史不是小說,不是為了引起聽眾和觀眾的興趣,但是寫歷史的人就不一樣了,他必須對真實的歷史加以剪裁,哪些該寫,哪些不該寫,哪些詳寫,哪些略寫,哪些要正面寫,哪些要反面寫等等,都需要他們精心安排。而剪裁安排歷史的標尺和準繩,便是史書作者頭腦里的思想觀念。

  • 今日熱點
  • 一周排行

名人資料

更多
久久成人综合网,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91久久精品一区,国产深夜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