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代善已經準備支持豪格了,代善的兩個旗加上豪格的三個旗,豪格完全有能力稱帝,但是豪格在這時候謙讓了一下,這個機會立馬就讓多爾袞抓住了。由于雙方的態度都非常堅定,誰也無法說服誰,最后大家只好各退一步,接受了濟爾哈朗的建議,立皇太極的幼子福臨為帝,福臨就是后面的順治帝。
多爾袞因為自己沒當成皇帝,于是在順治在位的時候,多次打擊鰲拜,有時候只是因為一些小事就把鰲拜貶為庶人,不過也一直沒置鰲拜于死地,俗話說,“只要不死,終會出頭”
順治七年,多爾袞病逝,當時鰲拜已經被多爾袞攆回家了,順治親政之后清除了多爾袞的余黨之后,又想起了鰲拜,回想起鰲拜這么多年來的功績,尤其他對皇帝一直是忠心耿耿。于是鰲拜被順治調回來重新掌權。
可以說,順治朝的時候,鰲拜和順治帝以及孝莊皇太后的關系是十分融洽的,不過好景不長,順治在18年的時候病逝。他臨死前特命內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大臣輔政,輔佐年僅八歲的幼帝康熙即位。
由于索尼年紀已經很大了,蘇克薩哈原是多爾袞的人,所以被索尼和其他人所看不起,而遏必隆沒有主見,經常依附于鰲拜,所以鰲拜理所當然的就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一把手了。
鰲拜主政之初還是做了不少實事的,例如整頓吏治,實施“湖廣填四川”,實行更名田,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軍事活動,但為了打擊中原文人,鰲拜也制造了不少文字獄,打擊了很多文人。
同時為了鞏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鰲拜多次找人彈劾當時朝中的外國傳教士湯若望,甚至差點處死湯,最后湯在孝莊太后的保護下雖然沒被處死,但也郁郁而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