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英國又迎來了“一天25個小時”的重大日子,這意味著又多了一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很神奇的一幕!昨天英國25個小時,所以我就有25個小時來寫作業了,真是開心的一天!原來英國在進冬令時后 一天是25個小時 到了晚上2:00 它會跳回1:00 我現在才知道,之前還奇怪為什么中國跟英國只相差7小時 明明按時區是差8小時 現在知道了!時間從1:59又跳到了1:00,英國的冬令時開始了,擁有25個小時的一天,和國內的時差變成了8個小時,也意味著冬天來了!
昨天晚上九點就睡了 早上七點不到醒來想想自己也就睡了十個小時 后來發現今天英國變成冬令時了 時差從七個小時變成八個小時了 其實我默默多睡了一個小時 錯過了25小時的一天
在剛剛過去的10月27日(周日)凌晨兩點,英國時鐘被撥回一個小時,再變回凌晨1點。也就是說,在這天內,英國人民將兩次度過凌晨一點。
這并不是什么穿越神劇,也不是什么科幻小說,而是夏令時和冬令時在作祟。
夏令時和冬令時,都是一種為節約能源而人為規定地方時間的制度。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為將時間調快一小時,可以使人早起早睡,減少照明量,以充分利用光照資源,從而節約照明用電;與此類似,冬令時則是將時間撥慢一個小時,重新回歸到正常時間。
英國的夏令時是從3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天開始,到10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天結束。以2019年來講,是從3月31日開始,到10月27日結束。說了那么多,似乎很繞,但其實你只需要在3月最后一個星期六晚上把時鐘撥快一個小時,在十月最后一個星期六晚上撥慢一個小時就OK了,那樣上班、上學就不會遲到了。
不過現在的手機和電腦等智能設備一般會自動更新夏令時和冬令時,但是像傳統的機械鐘表則需要手動調整。因此,對于初到英國的人可能會夏令日或冬令日到來的這天產生困惑:為什么手機上顯示的七點,而墻上的掛鐘卻已經是八點了。
據稱最早有夏令時構思的是本杰明·富蘭克林。當他在任美國駐法國大使期間,發現法國人10點才起床,夜生活過到深夜,認為這種生活方式不僅不利于健康而且極為浪費資源。于是他給《巴黎雜志》寫信建議法國人早睡早起,這樣每年可以節約6千4百萬磅蠟燭。
但直到1916年,德國才率先實行夏令時,隨后,英國、法國、俄羅斯等國也緊隨其后。目前全世界有近110個國家每年要實行夏令時。
然后近年來,這種冬、夏令時轉換制卻遭到了越來越強烈的反對聲。
歐盟委員會去年8月31日以一項公眾調查的結果顯示:460萬歐盟網民進行了網上投票,84%的參與者贊成取消時制轉換,其中76%的人表示,他們在這一小時的變化中有消極或非常消極的經歷。
歐洲議會議員瑪麗塔·沃爾沃斯克先前主導起草一份報告并遞交歐洲議會,列舉多項研究獲得的結果,顯示時制轉換擾亂人體生物鐘,關聯心血管疾病或免疫系統疾病。在議會里的辯論中,沃爾沃斯克也是直言不諱:“新技術和多種生活方式意味著,我們不再(從時制轉換中)獲得什么,我們事實上沒有節約(能源)。”
昨天英國冬至,過了個25小時的一天。到現在還覺著每晚都賺了一小時因為手表沒調成8小時時差。然后就繼續目光呆滯的在論文deadline之前掙扎煎熬。
或許是出于各種考量,歐洲議會于今年3月表決通過取消冬、夏令時轉換制,擬定2021年4月起執行。
對英國來說,這意味著今年或許是他們享受“一天25個小時”特權的倒數第二年。
而在歐盟之外,少數幾個歐洲國家已經停止了夏令時和冬令時之間的轉換,包括俄羅斯、土耳其、白俄羅斯和冰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