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上,好看的人很多,有趣的靈魂太少。隨著電子網絡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坐在家里就能與遠在千里的家人朋友互通消息。但在以前,古代人的傳情傳信都只能通過一方小小的郵差,只能在有限的短小的紙上傳播自己的情意和思念。
也正是因為如此,古代的信比現在手機電腦上的黑色方塊要珍貴得多。
《朗讀者》的開頭,董卿對觀眾說:你有多久沒有讀一本書了?
試想現在有多少人有多久沒有真正拿起筆來,寫一封充滿思念的信寄給遠方的TA了呢?
很喜歡木心的一首詩——《從前慢》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很多人都講這首詩當做愛情,其實仔細到整首詩的場景,木心大師是想教我們慢下來生活。
你有多久沒有投遞過一封信了呢?
你有多久沒有在深夜里,伏在案幾上,將滿腔的思念和悲苦,發泄在一紙文書上?
有一部電影叫《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很多人都看過,是湯唯主演的。電影中男女主人公通過寫信,從一個素不相識的人,一字一句,成就了彼此的靈魂伴侶。這部劇的虛構確實很假,很不現實,但是仍然引起觀眾的共鳴。
因為觀眾們也太需要這樣純粹得簡單的心靈需求了。有時候面對面看不到自己的內心,有時候用科技的手段很難表述一個人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有時候真的僅僅需要時間。。。
有些電影有這樣的場景,有一家時光機的郵寄店,存在那里的信可以按照寄信人的心意,在指定的時間寄給對方。十年,二十年,都可以。
為什么會有 這樣的一幕出現?人們困惑,不理解。
我想說,“存在,即是合理。”
你有多久沒有寫過一封信了?希望看過這篇文章后,你會明白,親手寫下來的東西,才最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