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駒,一個梵高一般的人物,在生前得不到重視,但是在死后卻是被很多人傳唱,被推向了神壇。但是這一切的一切,黃家駒已經看不到了,他已經在天堂了。這個世間真的很奇怪,那些有才華的人始終得不到人們的賞識,在死后,人們才發現他們的才華竟然有那么好,可是,已是為時已晚。
黃家駒(1962.6.10~1993.6.30),中國香港男歌手、原創音樂人、吉他手、搖滾樂隊Beyond主唱及創隊成員。1983年以歌曲《大廈》出道,并擔任Beyond樂隊的主唱。1988年憑借專輯《秘密警察》在香港歌壇獲得關注,其中由黃家駒創作的歌曲《大地》獲得十大勁歌金曲獎。1989年黃家駒作曲的歌曲《真的愛你》獲得十大勁歌金曲獎以及十大中文金曲獎。
黃家駒從1983年出道,1993在日本因意外逝世。享年只有31歲!也可以說他的成就是在10年的時間里獲得的。再準確的說是在1988年至1993年這5年的時間里。1983至1988年這5年的時間里,沒有人賞識,更沒有經費,為了開演唱會自己打工籌錢。
可以說是苦苦掙扎,樂隊徘徊于解散邊緣,本人也差點被現實的生活給打垮!但他依然在堅持,他一生沒有緋聞、不浮夸、不炒作。(雖然只有31年)更沒有因為成名后而得意忘形。更沒有被奢靡的娛樂圈給誘惑。堅持著自己的音樂理想、信念。依然做著自己的音樂。
可是仍有很多人在抹黑他,罵他。原因很簡單,就是粉絲們惡意夸大,把黃家駒捧上了神壇。這當然會有很多其他明星的粉絲看不慣,甚至家駒自己的一部分粉絲也看不慣。什么“超越邁克杰克遜“,”中國第一歌神”,之類的,這樣的話說出來u,這不是明星招黑嗎?
作為一個粉絲,要正確、理智的對待自己的偶像,不要太過于“神話”他,不然肯定是物極必反!過度的吹捧肯定會讓人厭煩,家駒一心做音樂,一生都奉獻給了音樂,一個純粹的音樂人,他本人不在乎這些,但卻是因為自己的粉絲而讓自己“晚節不保”!
他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逝世二十多年以來,在全國每年的各種紀念活動就從沒停過。各種選秀節目,翻唱他的歌曲數不勝數,翻唱他歌曲的明星也是數不清!全國各地粉絲以各種方式和方式在紀念他!可是,很多人卻說他是死了之后才紅的,不死的話就不會有這么紅!名不副實。在這里,小編就想說一句,他的音樂要是被人炒出來的,根本就不會在二十多年內后依然風靡。炒作只是一時的熱度,經典才是永恒!
黃家駒為什么這么火
第一,他的歌是自創的,其他歌手的歌曲找不到類似的曲調。
第二,歌里的內容多是奮斗和理想,和平和母愛,而不是泛濫的各種情愛。
第三,他的曲調很特別,加上略帶滄桑的聲音,聽了很打動人。
第四,在最輝煌的時期離世,是才子的遺憾,并且之后再無經典的歌曲產生了。
世間不缺少各種因情愛而傷心的人,卻缺少如同家駒的歌一樣的打不死的精神,堅持不懈,不矯情的斗志。其實真正喜歡Beyond的人,不會執著于拿他跟其他歌星比較,多會在意那種獨特,那種勵志。其實Beyond不怎么高調,我也沒見過幾次在內地的宣傳。人們鐘愛的,往往是最稀有的,內心最缺少的寶貴情懷,和昂揚斗志。
為什么選擇日本?
當我們聽歌聽的多了,會赫然發現原來那么多耳熟能詳的歌曲竟然是脫胎自日本旋律?不僅中國明星翻唱日本歌,韓國也未能幸免。在自尊心受傷的同時,難免會有疑問,為什么日本音樂的影響力這么強?
首先,日本的音樂產業水準是領先的,整體行業水平領先自然能造就好的音樂產品。其次,香港和臺灣的音樂發展也有頗多方面借鑒了日本經驗,在很多港臺明星心里,去日本發展無疑是提升自己的一種歷練。再者,日本的音樂環境更加注重原創和音樂內涵,所以更適合原創型音樂人前往。最后,黃家駒和Beyond自身的才華引起了日本樂壇的關注,1991年生命接觸演唱會的現場,日本經紀公司Amuse的老板就在臺下,所以不難理解后來Amuse向Beyond拋出橄欖枝。可以說,黃家駒帶Beyond去日本是順理成章也是自然而然。
Amuse公司欣賞黃家駒的才華,連家駒自己也沒想到,一到日本后Beyond就迅速被打造成了嫩嫩的偶像派明星,這是黃家駒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的,有些人雖然帥氣,但如果要他用顏值吃飯,還不如殺了他。在日本創作期間,Beyond喜歡的硬風格往往要被改成更軟的,與唱片公司的那些摩擦也足以說明日本樂壇并不是完美的。我想,當時的家駒一定有了悔意。
難怪黃家駒后來說,“我想把音樂停留在興趣的層面,不想把它變成工作,我覺得我與音樂的距離越來越遠了。”
黃家駒本人是否愿意去日本?
不愿意!但是沒辦法!我們捫心自問,如果不是被逼無奈或有更高追求,誰會愿意告別親朋好友后背井離鄉?黃家駒在跟歌迷解釋去日本發展的原因時,能清楚的聽出那份不舍和無可奈何。
黃家駒解釋去日本原因
1991年正是Beyond在香港苦盡甘來的時候,事業發展如日中天,人氣也極速躥升,十年的苦熬終于看到了曙光。換了一般人,肯定不愿意在這時離開香港。但黃家駒不是一般人,他對自己對樂隊對音樂有著更高追求,他說過想把Beyond演唱會開遍全世界,他說過香港沒有樂壇只有娛樂圈。
黃家駒的話里透出了絕對自信,也表達了對香港音樂圈的不滿。一個人能在掌聲和榮譽中選擇遠走他鄉重新開始,這不是勇氣是什么?這不是音樂至上是什么?這不是搖滾精神是什么?要知道,掌聲和鮮花比毒品更容易讓人上癮吶。
我們聽過他多少歌曲?一部分,一小部分!他那些未被披露的小樣demo,他那些即興演繹的神來之筆,他那些無盡黑夜中創作的海量經典……我們注定始終無法聽到完整的黃家駒,這是時代造成的,也是規則造成的,所以,歌迷已經看到的家駒,也許真的就是那十分之一罷了。
去日本對Beyond有什么好處?
這幾個年輕人向來不安于現狀,超越和突破是融在血液里的基因。Beyond的眼界從來都不止是香港,而是亞洲乃至世界,這一點在黃家駒身上體現的更為清晰。去日本做音樂,可以說是當時最好的決定,一來Beyond可以開闊自己的眼界,二來可以繼續擴大自身影響力,三來可以為音樂里添加更多元素。仔細傾聽繼續革命和樂與怒這兩張專輯時,你能從中看出一些去日本后的變化。
每個人都會在內心給自己一個定位,黃家駒也不例外。作為樂隊的靈魂,家駒覺得自己有責任讓Beyond更好,也有責任讓每個人過的更好。別忘了,他是一個有擔當的男人,所以去日本是謹慎思考后的成熟決定。
1992年,樂隊重心開始往日本轉移,一度好似銷聲匿跡。在經歷了香港和日本發展的雙重打擊后,黃家駒真的有了放棄的念頭,因為他懂了,以一己之力難以對抗強大的規則,那規則無處不在,那黑暗如影隨形。不妥協?只有死。有的人在思想層面是有潔癖的,而家駒恰好在好多方面容不下雜質,比如藝術、自由和愛情。
黃家駒去日本這件事的結果是錯的,但決定是對的!正因為去了,他才更值得被欽佩,這是勇氣,是態度,是超越。同流合污做出改變自然可以大把金銀,但堅持自己的本色難道不是最有價值么?
獨立思考和辨別力是一個人必備的技能,當不具備這項技能時,人的態度和看法一定不是理智和全面的。當思維長期沿著一個小胡同往深處走時,會忽略了胡同以外的世界,即使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很喧鬧,但有些人依然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家駒對音樂對世界向來包容互融,可我們呢?
所以,當別人再問你這個問題時,千萬別再信口開河,也不要事后諸葛亮,更不要動不動就上升到國家層面,因為那樣的言行,太,low,了!我們是聽Beyond歌長大的,我們是不一樣的歌迷……
幾十年了,Beyond的音樂未曾從這個世界消失過,黃家駒的名字也成了超越的象征,超越別人容易超越自己難,而他真的超越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