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愛 > 熱點資訊 >

為什么家人都管汪曾祺叫老頭兒 只因他在家中地位竟是這樣的

來源:小編整理2024-07-19 12:37作者:Mao

汪曾祺,是一位比較有名的文學家,但是他在家中的地位卻是這樣的,家里的人都叫他老頭,而這是怎么回事呢?近期上海書展又將發布了,這次出席的是他的孩子,那么他究竟有什么過人之處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家里有幾口人,他就是‘幾把手’。”汪朗斜靠在一張凳子上,用這樣一句話總結了父親汪曾祺在家中的地位,隨著一陣笑聲響起,上海書展的活動之一——《汪曾祺自選文集》新書發布暨讀者見面會拉開了帷幕。

昨日夜里,汪曾祺長子汪朗、策劃人梁由之作為嘉賓來到邊上書茶書館,與大家分享了汪曾祺生活中的點滴以及出版《汪曾祺自選文集》的原由。

記者了解到,這是一套比較系統、完整、真實的“汪曾祺自編文集”,即由汪曾祺先生自行編定的集子,由《晚飯花集》《晚翠文談》《蒲橋集》《菰蒲深處》《汪曾祺小品》《晚翠文談》《邂逅集》等組成。

此次讀者見面會名為“老頭兒汪曾祺”。原來,老頭兒一詞是汪家人對汪曾祺的“統一稱呼”。汪朗笑著說道,“我媽叫他老頭也就罷了,我們兄妹也隨她叫他老頭兒,后來,我閨女也管他叫老頭兒,我妹妹的閨女也喊他老頭兒”。

“沒大沒小就是他的追求。”汪朗跟著解釋道,汪曾祺認為家里重要的和諧因素就是平等,在家里他不端著架子、不一本正經,講究人與人之間的平等。誠如汪曾祺在散文《多年父子成兄弟》中描述的父親與自己,自己與兒子之間那種親近、溫馨、平等的關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造就了汪家人隨和、好相處的氣質。 汪朗還透露了汪老在家時的創作細節。以前,汪曾祺經常把自己寫好的文章拿給家里人看,求“審閱”。但汪朗心里更明白,“事實上,老頭兒嘴里說有什么不滿意的地方您改改,但他心里對文章是處處都滿意的”。

土墻而出的小草,外表平凡,內心驕傲。無論在外人看來如何“隨遇而安”的汪曾祺,內心對自己的才華是極度自信的。這種自信在其《泰山很大》一文中可見一斑,即使是詩仙李白的詩,在汪老眼中也有些“撒狗血”。

汪曾祺隨和,與世無爭,這點跟他老師沈從文相似,但沈從文達到了淡泊名利的極致,汪曾祺還沒到那種境界,處于半空中。生活里他愛讀雜書,愛煙愛酒愛美食。而在創作的世界,他非常傲,這源于高度的自信,始終秉持獨具個性的價值觀從不改變,這點又很像納博科夫,很排外,只承認自己那一派風格。

少時讀書,無法可循,無經典可參照,讀的大多數是一些雜七雜八的書,很多都是名作家選集或者名篇選集之類的讀物,認識汪曾祺就從這些選集中獲取的印象。現在回想起來,都是名家,為啥偏偏對汪曾祺的文字印象最深?大概就是感覺到他的文字與那些主旋律的名家不一樣。

《老頭兒汪曾祺》收錄了子女們對他的印象,算是一本回憶錄或者傳記性質的書。其中提到,他的孫女上小學五六年級時,老師讓學生從文學名著中摘抄一些華麗的辭藻,以便寫作文時應用。她把名作家爺爺的書翻了一遍,也沒發現什么好詞兒,因此斷定:“爺爺寫的文章一點兒都不好。”后來還真誠地幫助爺爺分析一下他的文章為啥“不怎樣”,總結出了三大罪狀:一個中心思想不明確;其次是段落分的不好,最后是亂用標點符號。因此在學校老師眼中,這位著名作家的文章最多得個“二類中”,也就是七十多分吧。

這話現在看確實有幾分逗樂,孩子的樂趣透著十分的天真。但是孫女的分析大體是不錯的,我們小時候讀書,認為最好的散文是楊朔的《荔枝蜜》,盡管從來不知道好在哪兒,總覺得都收到語文課本了,當然是最好的。但閱讀的天性是靠直覺,喜歡什么樣風格的文字不是語文課本能灌輸的,業余翻書的時候讀到汪曾祺,總覺得這個老頭寫的東西跟那些名家不一樣。雖然說不出來好在哪里,但已經能感覺到這是另外一個閱讀的世界,是課本的那些范文所不能給予的。

老頭兒汪曾祺,其實性格極其清高,能入他眼睛的當代作家確實沒有幾個。我年少時喜歡過賈平凹,尤其是《商州三錄》為代表的作品,還有鄧友梅的京味兒小說,林斤瀾的小說。說實話,當時讀書是悶葫蘆,沒人指導,雜書為主,基本都是有書就讀。但就在這種極其貧乏的閱讀經驗中,也能察覺出這幾位作家他們的文字質地具有某種同一性。來自晚明小品也好,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也好,在一個普通讀者的閱讀經驗來看,那就是比教科書上的文章好看,真誠,有人情味,再拔高點就是,富有人文情趣,不板著臉說教。

不要小看這些瑣碎的標準,其實真正做到這種文章的境界很難。汪曾祺去世后被人稱為中國最后一位士大夫。這個“最后”很值得玩味之處就在于,沒有人像他那樣寫文章了。這種遺憾是源于文化的斷裂,還是源于生活的日益粗鄙和平庸?值得當今的寫作者深思。

  • 今日熱點
  • 一周排行

名人資料

更多
久久成人综合网,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91久久精品一区,国产深夜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