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暢在選擇高校的時候竟然被了耶魯大學教授“威脅”了?與這期的選手張惠還是校友關系,根在中國,在成都,希望能把好聽的音樂帶給家鄉的觀眾!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像中國高考一樣,那些錢幾十位的選手,塬來是太優秀,教授不愿意放他走!輪到潘暢的時候,他精心準備的曲目只彈了10分鐘就被老師叫停,詢問潘暢是不是同時還報了別的音樂學院。潘暢還沒有來得及回答,就聽須發皆白的老人很威嚴地宣布:你就來耶魯大學跟我學,朱莉亞、柯蒂斯這些別去想了。
廣州交響樂團大提琴副首席潘暢
潘暢,來自耶魯大學的大提琴演奏家。潘暢與耶魯的不解之緣還得從面試開始說起,當時面試潘暢的是被譽為“大提琴祖師爺”的阿爾多•派索瑞,演奏十分鐘后,他就收到了老爺子幸福的“威脅”:“你就來耶魯跟我學”。不僅如此,阿爾多•派索瑞還督促學校破例多留潘暢一年,在他的幫助下,潘暢成為了唯一一位由耶魯大學贊助,在卡內基音樂廳舉辦個人音樂會的中國學生。
廣交大提副首席潘暢先生自加入廣交以來,因高顏值高琴藝引發廣州古典樂迷的巨大關注,據說一大波美女樂迷和丈母娘們都在趕來星海的路上!
6歲那年,從小耳濡目染聽古典音樂的潘暢被媽媽帶到大提琴演奏老師高立建面前。盡管個子還沒有一把成人琴高呢,潘暢卻表現出極好的樂感和模仿能力。半年之后,高立建正式收下了這名既有天分又樂于勤練的弟子,成為他的啟蒙老師。
媽媽為潘暢選擇了一條既簡單又艱難的成長道路。說簡單是因為純粹,愛音樂的他,得以心無旁騖地專注于自己所好,演奏技巧和音樂內涵均能很快掌握,琴弦和琴弓成為他理解世界和表達自我的完美工具,運用起來得心應手。但是當別的孩子尚在父母膝下承歡,在父母無微不至地照拂下懵懂玩樂的時候,12歲的潘暢就已經離家遠走,踏上了追尋美的歷程,到更好的平臺去提高和歷練。2001年,12歲的少年潘暢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先后師從于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的大提琴教授娜木拉、宗柏、馬雯。
進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的第二年,美國著名的大提琴教育家伯納德·格林豪斯(Bernard Greenhouse) 到北京交流訪問,小小年紀的成都男孩潘暢作為中央音樂學院在中學生、大學生和研究生中所挑選的九名代表之一,參加了格林豪斯的大師課,現場為格林豪斯先生演奏了羅西尼的大提琴變奏曲。課后,格林豪斯特意把潘暢叫到身邊, 表達了對這個13歲少年的高度贊賞。多年以后,潘暢還記得大師當時的教誨:拉琴不僅僅只是兩只手的運作,還需要用整個身體的力量去支撐,讓身體和琴融為一體,要達到人琴合一的理想境界。
14歲那年,潘暢參加了全國大提琴比賽,獲得優秀杰出獎。在音樂的道路上,他已經張開了翅膀,準備飛得更遠、更高。不到18歲, 成績優秀的潘暢申請到美國一所大學的獎學金,獨自拖著兩個四十多斤的箱子(遠在成都的潘媽媽把枕頭、棉被、方便面等各種物品連同自己的愛和期盼一起塞進了行李),背著十多斤重的琴箱,手里還捧著文曲星電子詞典問路,獨自赴美國求學。
在美國呆了小半年,新加坡國立大學成立的YONG SIEW TOH 音樂學院, 向音樂英才發出召喚,許以優渥的條件。新加坡政府投資了2.5 億元,YONG SIEW TOH 女士給了2.5 億元, 總共招收250個學生,每個人都給予全額獎學金,想要做個高端的學校。在美國那所大學覺得難有突破的潘暢心有所動,寄了一張自己演奏的音樂碟過去,立即被破格錄取,食宿全免,師從當今世界古典樂壇上最為杰出的大提琴演奏家之一的秦立巍。
大學期間,潘暢多次受邀參加世界各大古典音樂節,其中包括荷蘭國際音樂節、美國海菲茲音樂節、韓國大山音樂節、瑞士洛桑夏季音樂節、馬友友和絲綢之路樂團音樂會、北京長城夏令營等。在荷蘭,他成功地舉辦了個人獨奏音樂會。在美國海菲茲音樂節, 他多次作為代表在音樂節舉辦的“Stars of tomorrow(明日之星)”音樂會中演奏。
2013年, 即將大學畢業的潘暢和張惠準備雙雙申請美國的大學讀碩士研究生。張惠一早就選定了綜合性大學的音樂管理專業,目標明確地打算申請紐約大學,而在演奏上更有天分的潘暢對美國的一流音樂院校有點舉棋不定,茱莉亞音樂學院、柯蒂斯音樂學院、柯本音樂學院⋯⋯致電耶魯大學教務處詢問報名錄音的時候已經臨近對方要求的報名截止日期,臨時要改換成校方要求的曲目來不及,潘暢把自己演奏的舒伯特奏鳴曲樂章錄音寄了過去。
2015年畢業時成功舉行了畢業獨奏音樂會后, 榮獲恩師冠名的大提琴榮譽獎項Aldo Parisot Prize。
2017年歲末,在美國紐約州索格蒂斯古典音樂季上,來自成都的大提琴演奏家潘暢舉行了獨奏音樂會。改編自莫扎特的《魔笛》,營造出如夢似幻的意境;舒伯特的《大提琴與鋼琴奏鳴曲》,音色溫柔輕緩,如月華,如流水;舒曼的《慢板與快板》,節奏錯落,層次感豐富……演出結束,來自世界各國的觀眾紛紛起立致敬,掌聲、歡唿聲更是不絕于耳。
潘暢成為了唯一一位由耶魯大學贊助并承辦,在美國著名的卡內基音樂廳舉辦了個人音樂會的中國學生。紐約音樂家評論他道:“潘暢最大的特點時對于音樂的極度沉浸。他臉上洋溢著對曲目的癡迷與熱切,代表著那個養育和激勵真正藝術家的神秘源泉——只有他的琴技才能把這種靈感融進他的樂器里,帶到觀眾的耳中。”
和潘暢一起回國的,除了張惠,還有一把在國際大賽中獲得過金獎的西雅圖制琴師專門為他量身定制的大提琴。
潘暢自己對東方音樂的改編充滿興趣。此前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內, 他就曾演奏過改編成大提琴版的中國名曲《鴻雁》,向祖國和故鄉成都致意。他說:“我的根在中國,在成都,無論我走到哪里,都不會忘記。今后,我也希望能把好聽的音樂帶給家鄉的觀眾。”而他原來的微博名叫 @潘暢_pc,現在改名,不知道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