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的足球,可以說真的是越來越差了,后備力量不足,今年夏天,北京人大附中三高足球俱樂部的7名高三學生接到了一家中超俱樂部的試訓邀請,但家長都希望孩子先參加高考。高考結束,7名球員被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高校錄取,最終沒有一人選擇試訓走職業足球之路。這就是國內足球現狀,在各條戰線上均出現了潰敗的局面,有業內人士對此進行了一些分析總結,從青少年足球選材數量,到踢球與升學選擇等方面,展現了目前國內青少年足球發展的瓶頸。 誰又愿意去賭未知的未來呢?而且甚至可以說是希望渺茫的未來!
《中國體育報》體育產業部副主任楊天嬰寫道:
北京人大附中三高足球俱樂部的7名學生沒選擇職業足球的話題,首先是大部分人其實不太知道人大附的含義,特別是不在北京工作生活的人,這個學;旧虾芏嗄陙砭褪潜本┠酥林袊铐敿壐咧械拇~,進入到這個學校,基本上未來就是國內頂級大學和海外留學了,人大附數字最大的那幾個班經常多半個班的學生在美國長青藤名校,另外就是,國安的韓國小金子也是大學出來的,如果你真的踢得好,先上大學未來也不耽誤進職業足球,關鍵還是在于個人能力和前景的綜合判斷。而且這個時代,年輕人選擇進大學而不是踢前途未可知的職業足球也是正常的,我們不能把中國足球的夢想建立在別人去冒險犧牲的基礎上。
媒體人馬克欣寫道:
我的看法是:首先這只是試訓邀請,這個和能進入一線隊并且踢上中超主力還相隔十萬八千里。其次職業足球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如果具備足夠水準還是能進入職業體系,還記得石家莊永昌的勵志哥黃世博么?最后,請各位不要聽風就是雨,一點事兒就拿來做中國足球不成的佐證。
真有兩頭牛的時候,國人到底有多喜歡足球,就看出來了;我們真正的毛病,就是明明沒有那份熱忱,卻包裝出一份虛偽,期望得到與付出不一致的虛假繁榮
必然不讓踢啊,吃青春飯還挨全國懂球帝罵。不去踢球,坐電視機前罵別人多有意思啊。
如果是我,我也會選北大,不選職業足球。 只是去試訓又不是簽合同,即使簽合同也不是到一線隊,還有二線隊,三線隊呢。只有一線隊主力才能拿高薪,人家考試考的這么好,何苦去踢球?
中國足球應該也就這樣了,農村有天賦的小孩踢不球,而有經濟的怕受苦,進一個足球學校每年多少學費不是一般家庭負擔得起的,加油,國足一直都很隱定!
惡性循環而已,家長不相信足球會改變命運,足球也沒有給家長們帶來希望,細消想想,如果這幾個孩子是羽毛球或者乒乓球的國青水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