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是一群“快、高、強”的人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強”,這是對人類自身的挑戰、渴望和追求。因為沖破普通人的極限,所以故事很壯烈,成效是易催淚。
中國與奧運的第一次接觸始于1932年,單刀赴會的劉長春,在太平洋顛簸了21天,終因長途旅行體力不支止步預賽。
1984年,許海峰在洛杉磯奧運會上的中國首金是揚眉吐氣的淚點,很多年過去,當年被掩蓋在他盛名之下的失意亞軍王義夫也成焦點,關于他32歲奪冠,6次征戰奧運的事跡被作為勵志教材。
勝利者喜極而泣,失意人喟然長嗟,大家習慣悲劇英雄的人物設置,于是目力所及,盡是感動。
熬過低到塵埃的孤獨,成敗均有榮焉
1912年4月14日晚上,理查德·威廉姆斯在泰坦尼克號游船下沉的海域里掙扎,冰冷的海水侵蝕雙腿,他斷然拒絕醫生對其切除的建議。不懈的復健令他的腿重拾力量,在1924年奧運會上,他和同伴摘得男子網球雙打金牌,向球迷證實了奇跡的存在。
人們喜歡堅守信念獲得突破的故事,因為這證明了渺小身軀克服強大阻撓的可能性
德國舉重選手馬蒂亞斯·施泰納的信念是對妻子的愛。相識之初,妻子無條件相信和支持他“獲得奧運金牌”的目標,后來妻子車禍身亡,馬蒂亞斯用實現諾言的方式悼念亡妻。2008年北京奧運會,馬蒂亞斯舉起了突破個人極限10公斤的258公斤,一舉奪冠。領獎臺上,他在鏡頭面前舉起妻子的照片,一邊是丈夫的淚水,一邊是妻子的微笑,生死兩茫,不思量,自難忘。
加拿大帆板選手勞倫斯·勒米厄的信念是對“比賽第二”精神的堅守。在1988年首爾奧運會上,本已獎牌在即的他,發現不遠處兩位新加坡選手的帆板在海浪中就要傾覆,危急中他選擇了改變航道,將兩位素不相識的伙伴成功救起。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后來向他頒發了一枚榮譽獎牌。
英國田徑運動員德里克·雷德蒙德的信念是對完成比賽的尊重。類似2012年的劉翔受傷事件,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雷德蒙德在400米半決賽進行到一半時腿傷復發,跌倒在跑道上。蘇醒過來的他推開救護人員,淚流滿面的跳向終點,他的父親也從看臺上跑下來,扶著兒子一起慢慢地走向終點,比賽雖已結束,賽場卻更沸騰,六萬多名觀眾自發站起來為這對父子鼓掌致敬。
感動有幾多形式,最終歸宿都是給觀眾以振奮人心的力量。
彩虹盡頭,也許是下一片烏云
美國摔跤界有位傳奇人物魯侖·加德納,可謂悲情與戲謔共存。2000年悉尼奧運會,29歲名不見經傳的他擊敗13年未有敗績的卡列林,人們說他是現實版美國夢。
他的一生都像是被天神庇佑,2002年2月深夜因汽車故障,他在零下30度的山區步行18小時終獲救,右腳中趾被凍壞只能截肢;2004遭遇車禍癱倒在汽車引擎蓋上,卻在幾個月后的奧運會上奇跡復出并拿到銅牌;2007年飛機墜毀,他落入河中被漁民救起。
據說他是全美奧運歷史冠軍中經歷最曲折的一個,這樣一個勵志典范,卻在退役后花光了所有好運。由于經營不善,后來他破產,所有財產被拍賣,一塊手表和一把小刀也不放過。
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有位美國黑人運動員杰西·歐文斯,以驚人的短跑才能連奪四金。當奧運會后,其他運動員都在靠跑步的本事滿世界圈錢時,歐文斯卻選擇了返回美國發展他的個人事業。由于缺乏足夠的比賽機會,歐文斯的生計遇到了困難。他只能選擇將他的運動天賦用來娛樂人們而換取生活費。經濟窘迫中,他與汽車、摩托車賽跑,與狗、馬賽跑,備受屈辱,最后在貧病交加中去世。
美國運動員吉姆·索普被稱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全能田徑運動員,曾在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上奪得五項全能和十項全能兩枚金牌。這“天之驕子”只做了半年,就被誣陷為職業運動員,金牌被收。冤案在70年后才得以昭雪,而索普在30年前就帶著悲憤去世了,去世時,嘴里還在念叨“還我金牌”。
羅馬尼亞的體操運動員拉維尼亞·米洛索維奇,曾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獲得跳馬和自由體操金牌,其中自由體操決賽更是拿到滿分10分。
耀眼的驕人成績并不能成為她退役生活的保障,退役后她成為一名體操教練,但只能維持基本生活,為了生計,她不惜趕赴日本拍攝體操裸體寫真,引起不小震動,甚至在中國都出現了印有她照片的光盤,包括拉維尼亞·米洛索維奇在內的羅馬尼亞三大體操冠軍裸體上鏡進行體操表演,一套名為《Gold Bird(奧運冠軍金絲雀)》的碟片內容在2003年的中國還曾被報紙讀者舉報過,當時的中國媒體如此報道——“羅馬尼亞3位女子體操名將為金錢再度寬衣解帶”。
羅馬尼亞體操協會主席尼古拉·維耶魯公開發表講話,稱米洛索維奇等3人的行為玷污了羅馬尼亞的形象。羅馬尼亞體操協會秘書長阿德里安·斯托伊卡也認為,3人在照片中所采用的姿勢非常不雅,其中身穿羅馬尼亞國家隊隊服的照片簡直是在給整個國家丟臉。
但米洛索維奇這么做更可能是出于生活困窘。2004年她的早產女兒被查出患有先天性腦瘤,盡管得到了不少昔日隊友的幫助,羅馬尼亞體操界也為她發起了募捐活動,但她的女兒還是在2008年去世。
更令國人熟悉的是中國運動員們的反轉。郭晶晶、李小鵬、田亮、劉翔之類在新聞常出現的,多是成功者的典范,同樣進軍娛樂圈的劉璇桑雪就沒這份運氣,從昔日世界冠軍到泯然眾人 。這些運動專項上的健將生活中也許就是個普通人,退役后走出光環,很難正常地開始社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