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愛 > 探索發現 >

印度人死后下葬為何不用棺木 不同信仰的人選擇不同

來源:小編整理2024-01-08 13:46作者:Mao

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生與死都是一個恒久的話題。死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規律,每一個人都要經歷死亡,人死了以后,親屬就得為使者辦后事,以寄托地死者的哀思。世界各地由于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文明程度的不同,其喪葬習俗也就顯得大不一樣了。作為當今世界第二人口大國的印度,其喪葬風俗就頗具特色。最顯著的一點就是不用棺木,不是因為貧窮用不起,究其原因,就在于與其習俗有關。

印度最為流行的宗教有兩種,一種是印度教,有11億人口,還有一種是伊斯蘭教,接近2億人口,這兩個宗教的人口加起來幾乎占據了印度的全部人口數量。先來說說印度教,這個宗教的信徒實行的是火葬,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他們和古希臘人一樣,相信焚化尸體是讓死者的靈魂獲得解脫的一個辦法。

一個虔誠的印度教徒,總巴望著自己的遺體能化在印度的圣河一一恒河岸邊,他們認為在恒河岸邊舉行葬禮,死者的靈魂才能升入天堂。所以他們根本不用棺木,送葬隊伍直接將遺體送到火化用的柴堆上,死者的主要親屬就將柴堆點燃,在焚燒時死者的親朋就繞著點燃的柴堆轉。恒河兩岸就如同一個露天火葬場,每天24小時都籠罩在濃煙之中,沒辦法,印度人太多了。

印度教徒火葬時,婆羅門的僧侶們則誦經超度,祈祝死者早日超升。過去死者的遺孀是要在焚燒丈夫的柴堆上殉葬的,但在1829年,這一陋俗已被完全禁絕了。喪宴要在火葬后十天至一月才在家里舉行。在高貴的種姓中,喪宴是極其奢侈而又漫長的。在貧窮人家,火葬一天之后即舉辦喪宴,而寄托哀思的日子也就算了結了。

跟印度教徒一樣,穆斯林的葬禮也是不用棺木下葬,更是禁止火葬。一般多采用土葬或水葬的方式,時間越快越好,最好是3天以內,入土為安。葬禮形式也很簡單,將尸體洗滌好之后,就用麻布條加以包裹。

這些事情通常是由鄉村的阿訇,或者是近親做的。宗教儀式可以在清真寺內,也可以在墓地上進行。死者的女親屬如果被允許去看送葬行列,她們有時會手拿藍手絹,頭扎藍帶子去參加。

在印度不屬于印度教或伊斯蘭教的人,喪禮就大不相同了。如祆教徒,他們遵循古代祆教的風尚,認為一個人的遺體不應接觸土地、火和水,因此,他們將遺體放在一種沒有屋頂的建筑物一一靜塔上。

禿鷲和其他一些啄食腐肉的猛禽,一見尸體就猛撲下來啄食,這種情景跟我國西藏地區的天葬倒是有幾許相似之處!

名人資料

更多
久久成人综合网,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91久久精品一区,国产深夜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