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啟動至考古發掘前后經過近4個月,考古人員在沈陽市渾南區發掘出38座古墓,出土文物460余件。小伙伴兒們好奇這些古墓里有啥不?這些古墓原主又是誰……
“你想不到吧,沈陽地下還埋藏著這么多寶物呢?”
直徑不足1.5厘米的銀鎏金龍紋耳環,簪頭帶有著銀蓮花、銀荷葉、銀桃心的鎏金銀花簪,這些精致的文物不久前從沈陽市渾南區出土。
日前,沈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渾南區東湖街道水家村東,清理出38座清代墓葬,有單人墓葬和夫妻墓葬。出土金、銀、銀鎏金、銅鎏金、銅、鐵、瓷、陶、琉璃等各類文物460余件。
發掘這些古墓的前后經過
沈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趙曉剛介紹,水家村發掘工作就是為了配合沈陽某項目建設。“根據《沈陽市地上不可移動和地下文物保護條例》的規定,占地五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基本建設工程,建設單位應在取得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后,向市文物行政部門書面申請考古勘探。”
今年3月底啟動了該考古勘探,一個多月沈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摸排出多座墓葬,趕緊向國家文物局申請配合性考古發掘。
6月底國家文物局批準并頒發考古發掘證照,立即開工,20多天清理了所有38座墓葬,出土金、銀、銀鎏金、銅鎏金、銅、鐵、料、瓷、陶等各類文物460余件。
在此次出土的文物中,不乏精美的飾物。比如精致小巧的銀鎏金龍紋耳環,直徑不足1.5厘米,卻雕刻著活靈活現的龍頭,口尾相銜,略帶霸氣;顫巍巍的鎏金銀花簪,簪頭搖曳著銀蓮花、銀荷葉、銀桃心,還鑲嵌一顆彩色寶石擬做蓮蓬。
同時,沈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遼寧大學考古系合作,對水家村清代墓群發現的人骨進行體質人類學采樣分析,以獲取墓主性別、年齡、病理學、遺傳學方面的信息。
為了對該墓群進行更加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擬對木質葬具的種屬及年代學方面的信息和環繞木質葬具上顏料的成分及工藝進行采樣分析。
目前,可以確定這里是一處清代家族墓地。但在這個大家庭的背后到底還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還需要考古工作者來一一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