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愛 > 探索發現 >

外媒:中國大飛機優勢只有價格 永遠只能內銷

來源:網易2023-12-20 13:57作者:小公貓

  大飛機,中國,內銷

中國正進行一項雄心勃勃的商用飛機開發計劃,包括兩款中型客機的生產。然而,要想闖入這個堅固而嚴苛的行業,中國面臨著巨大甚或不可逾越的障礙。

當決定進入商用飛機制造領域時,北京深知會遭遇全球最嚴峻的雙強壟斷局面:大中型噴氣客機行業被波音和空客牢牢掌控。鑒于近期在消費電子、太空和汽車等產業上的成就,北京相信中國也能躋身這一利潤豐厚的市場并不出人預料。

但或許沒有任何其他產業有如此高的門檻。直到最近幾年,波音和空客才遇到還算有意義的競爭,且僅限于行業最低端:生產125座以下小型噴氣式客機的加拿大龐巴迪公司和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其他曾試圖參與“大亨俱樂部”的企業都鎩羽而歸。

為何中國會成功?首要原因是(需求)規模。中國是世界第二大航空市場且仍在增長,每年購買的新噴氣客機約為全球總需求的1/8。中國擁有可利用和依賴的巨大國內市場。其次是(國家)“自豪感”。進入大型商用飛機市場,是中央的決定。負責客機研發的中國商飛公司肩負著“航空愛國主義”的使命,其意義不亞于中國的“兩彈一星”。

中國正在研制兩種機型。2002年立項的ARJ-21支線飛機,這種90至105座的機型目前已獲300架訂單。2008年啟動的150至200座的C919窄體客機,已獲400架訂單。紙面上兩種飛機看似很好,但中國躋身噴氣客機行業面臨諸多挑戰。這兩種機型都因技術原因而落后于預定計劃。且幾乎所有訂單都來自中國國內航空公司,感興趣的外國公司似乎很少,其最大海外客戶是從事客機租賃業務的美國通用電氣金融航空服務公司。盡管宣稱打造“有中國特色”的客機,但中國公司仍嚴重依賴外國企業提供的關鍵零部件和技術。包括通用電氣在內的20多家海外企業參與了ARJ-21的研制,而為C919提供引擎的將是美法合資的CFM公司。

無論怎樣,中國要威脅到西方對商用飛機生產的壟斷,將是漫長甚至遙遙無期的過程。生產大型客機是制造業中最令人生畏的事業。安全、可靠及舒適和經濟的重要性絕不亞于價格,而中國的優勢僅限于價格。即便中國能確保質量,也將難以撼動航空公司對空客和波音公司產品由來已久的偏愛。因此,中國產的客機可能永遠是內銷產品。

  • 今日熱點
  • 一周排行

名人資料

更多
久久成人综合网,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91久久精品一区,国产深夜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