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國需要幾艘航母?
至少需要3艘以上規模
尹卓表示,目前海軍還沒有找到一種比航母編隊更合適的編組樣式,使海軍的綜合作戰效能、綜合作戰能力能得到如此的繼承。因為它有了艦載機掩護,大型水面艦艇和潛艇才能充分發揮作戰能力,如果沒有航母艦載機空中的掩護,那么海軍大型水面艦艇作戰碰到敵人的飛機,基本上他們不能出去,非常被動。
羅援介紹,按照國際通用規則,一般需三艘航母才能形成完備的戰斗群:一艘執勤、一艘訓練、一艘維修。
海洋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李杰認為,一個大國或強國的航空母艦,數量絕對不會只有一艘。如從航母需要或維修保養情況,尤其是海上訓練和海上活動力來看,必須至少有3艘以上。他舉例說,像美國現在有11艘航母,有3艘左右在工廠大修、維修或改裝。剩下8艘中,還有3至4艘實際上處于海上訓練中,因此真正有戰斗力的也就4至5艘。從我國發展、經濟狀況和將來海上利益的需要情況看,我國航母的規模至少要3至4艘。
5、未來航母選擇常規動力,還是核動力?
航母的活動半徑,很大程度上與其動力形式相關。1961年,美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填裝一次燃料可以保證其自由活動三年。1975年,美國“尼米茲”級航母開始服役,這種航母填裝一次燃料可供其航行13至15年。2009年5月,美國最后一艘常規動力航母“小鷹”號退役。
據杜文龍介紹,大多數中型航母都是常規動力,只有極少數比較先進的中型航母使用核動力,如法國的“戴高樂”號。俄羅斯航母大多數都使用常規動力。但發展中型、大型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是世界上的一個主流趨勢。
相比傳統動力航母,核動力航母在續航能力、動力輸出上要強得多。所以下一代的中國航母,從艦載設備的使用、武器裝備的運行、推進系統能不能降低噪音等方面來考慮的話,核動力還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6、艦載機:滑躍式還是彈射式?
艦載機的起飛技術長期以來一直是航母的核心技術之一。目前航母艦載機的起飛方式主要以俄羅斯航母為主的滑躍式和以美國航母為主的彈射式為主。
滑躍起飛技術簡單、起飛成本低,但也有一些弊病。比如艦載機起飛時不能滿油滿彈起飛,這樣對艦載機的活動半徑、武器外掛能力影響比較大。彈射起飛技術比較復雜,彈射起飛的艦載機可以滿負荷起飛,但美國對這方面技術控制很嚴,另外成本也比較高。
尹卓介紹,“瓦良格”在設計它的時候,是用滑躍起飛方式,攔阻索著艦。這就限制了我們艦載機也必須是滑躍起飛,它的作戰能力會受到一些影響。同樣噸位,如果是滑躍起飛(大甲板彈射起飛)的航母,大概他們之間作戰能力比為3比1和4比1。就是同樣噸位的航母如果是彈射起飛的,大概作戰能力是它的3倍到4倍。這種彈射起飛的航母,美國現在在發展電磁彈射器代表著下一代航母發展方向,加上無人作戰飛機上艦,這些是我國今后發展航母必須考慮的。
對于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通過滑躍起飛模式來積累經驗,最終肯定要到彈射起飛。以后如果固定翼艦載預警機上艦,只能通過彈射式起飛。但這種彈射起飛并不一定是蒸汽彈射起飛,更先進的電磁彈射技術或許是一條更適合中國航母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