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存的一些動物看起來與它們遠古祖先別無二致,在數百萬年的時間里,這些“活化石”是否一直沒有變化?
歐氏尖吻鮫是很難得一見的鯊魚,而一旦被人們發現,它們就會馬上占據新聞報道的版面。這部分因為它們具有非常奇特的外觀——粉紅色的軀體看起來似乎是被剝了皮,頭部前面是突起的長而扁平的尖吻。它們被稱為“深海異形”也就順理成章了。
不過,歐氏尖吻鮫讓人更感興趣的是它們特殊的演化史。它們是尖吻鮫科(Mitsukurinidae)的唯一一個物種,在長達1.25億年的歷史中幾乎沒有變化。也就是說,歐氏尖吻鮫是名副其實的“活化石”。
從外形特征上,“活化石”物種與幾百萬年前的化石物種幾乎相同,這似乎意味著它們的演化完全停滯了,好比已經演化至于完美,不需要再進行改進了。但是,外觀可能掩蓋事實,要深入了解這些古老的幸存者,我們需要更進一步。
“活化石”(living fossil)這個詞匯來源于達爾文于1859年發表的《物種起源》一書。在這本書中,達爾文首次闡述了生物演化的理論。在其中一節,達爾文討論了鴨嘴獸和肺魚,這兩種動物屬于古老的支系,且都具有一些與化石祖先相同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