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6月1日消息,據物理學家組織網站報道,引力波是根據愛因斯坦在1916年提出的理論預言存在的一種現象,它是時空的漣漪。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迄今資助的最為雄心勃勃的計劃便是一項名為“激光干涉引力波觀測臺”(LIGO)的項目。LIGO包括兩臺L型的干涉儀,各自擁有長達4公里的長長軌道。而在軌道的盡頭懸掛有鏡片,這些鏡片的運動被以相當于一個質子直徑1/1000的精度進行測量記錄。這項史無前例的項目是由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聯合實施的,初期的LIGO設施于2001年開始投入運行,而經過升級,技術更加先進的LIGO設施則于近日(5月19日)開始投入運行。
巴里·巴里希(Barry Barish)是一位已退休的著名物理學教授,在1994年~1997年之間曾經擔任LIGO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并在1997年~2006年間擔任LIGO項目主管一職。斯坦·維特康姆(Stan Whitcomb)在1980年~1985年之間擔任加州理工學院助理教授并在1991年返回校園擔任專業教職并在那之后多方參與到LIGO項目之中。
你認為距離探測到引力波信號還有多遠?
巴里希:我一直以來都非常希望我們能夠在2016年就能探測到引力波信號,因為那是愛因斯坦發表有關理論的100周年紀念。然而升級后的LIGO設施將需要大約3~5年的時間才能達到其設計靈敏度,但我們在此期間也會不斷收集數據,因此我們取得發現的機會將不斷增大。根據設計,升級后的系統靈敏度和檢測概率都將得到大幅提升。靈敏度意味著你能夠探測到多遠的信號,并且這種探測空間的增加是以距離的三次方進行的。
當我們從1989年起步時,一些人對此持有懷疑態度,認為這可能又是一項跟核聚變類似的項目。他們一直認為人類距離實現核聚變還有至少50年的時間。而對于LIGO,一般的看法是認為我們距離探測到引力波還有大約10年的時間,但我認為可能并不需要10年那么久,或許5年之內我們就將迎來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