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愛 > 探索發現 >

中韓聯合培育出轉基因豬 或將優先在中國上市

來源:小編整理2025-07-03 11:34作者:qwp

中韓聯合培育出轉基因豬 或將優先在中國上市

   根據Nature網站、《每日郵報》等報道,不同于常規的將來自一個物種的基因移植到另一個物種體內的基因改造技術,韓國首爾大學的科學家與中國延邊大學的動物克隆研究人員尹熙俊(Xi-jun Yin)進行合作,通過編輯單個的MSTN基因,繁殖出“雙肌型”豬。

科學家希望監管機構對這種僅改變單個基因繁殖出“雙肌型”豬持寬松態度,一經批準,或成為首個獲得批準、供人食用的轉基因動物。

“雙肌型”豬的靈感來源——比利時藍牛

比利時藍牛(Belgian Blue cattle)是比利時當家的肉牛品種,其特點是早熟、溫馴,肌肉發達且呈重褶,肉嫩、脂肪含量少?茖W家研究發現,比利時藍牛之所以這么大,是因為它們的一種蛋白質基因不能正常發揮作用。

這種蛋白質基因名為“肌肉生長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能在骨骼肌中廣泛表達的一類糖蛋白,其功能和表達量的變化可能會通過調節靶基因的表達,改變肌肉的纖維組成(紅、白肌的比例)及造成肌肉重量的變化,是調節肌肉生長的激素。

自 從1997年McPherron發現肌肉生長抑制素對骨骼肌的生長有調節作用(負調節因子),許多研究者試圖通過各種方法對MSTN基因進行研究,在畜牧 業生產上有很好的應用前景,為提高動物產肉性能以及畜禽改良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徑和研究思路,該基因在豬、人、綿羊和牛已被定位和標記。

能否批準供人類食用的轉基因動物備受爭議

截止目前,全世界尚未批準用于人類消費的轉基因動物,主要是擔心基因編輯技術可能會帶來的環境及健康的負面影響,如20年來快速生長的轉基因大西洋鮭魚一直陷入在監管困境中。

越來愈多的研究人員希望利用基因編輯來讓單基因喪失功能以避開“轉基因”的窘境。近來有關基因編輯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報道,包括構建出無角的牛(有角類的動物難以使用標準程序來控制);繁殖出對抗非洲豬瘟病毒具有免疫力的基因工程豬。

  • 今日熱點
  • 一周排行

名人資料

更多
久久成人综合网,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91久久精品一区,国产深夜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