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保持完美的“距離”
冰天雪地的山上,如果積雪太少,積雪會漸漸地融化;如果積雪堆積太久、太多,又會發生雪崩。河里面的河水,如果河水太少、不流動,便會干涸;如果漲得太快、太高,又會泛濫。一句經典的話語,如果人人都不知道,也不說,那么它就不會被稱做經典;如果被人們用得太多、太頻繁,又會成為一句俗語。熱戀中的戀人,如果平時總是不見面,那么關系會逐漸生疏,感情會變淡,不利于進一步相處;如果每天生活在一起,又會產生矛盾、爭執,使關系出現裂痕。關系很好的兩個人,如果不經常來往,會漸漸地淡忘對方;如果走得太近、太親密,又會出現隔膜……世間萬物如此,人與人之間也如此,諸多現象向人們反映出這樣的道理:人與人之間要學會保持“適度距離”,這樣才能維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也更易向他人施加影響。
追溯上述現象的原因,要引用心理學上的“距離法則”。距離法則在西方有一個說法叫做“刺猬法則”,是指在寒冷的冬天,一群刺猬需要相互靠近取暖,但是刺猬身上都長著長刺,如果靠得太近,會互相刺傷對方;離得太遠,又無法取暖。經過三番五次的嘗試,刺猬們終于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距離。既不太遠以免影響取暖,又不太近以免互相刺痛,在此稱為“適中距離”。
動物之間的距離,反映在人際關系上,便是強調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即與人交往時要保持適當的距離。所謂“適當的距離理論”是指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不能距離太遠,太遠了關系會顯得生疏,從影響力的角度考慮,便無法施加影響;但也不能距離太近,太近了關系太過親密,勢必會出現摩擦、矛盾,同樣也不能更好地實施影響。
雖然人們一直提倡“距離產生美”,但這里的距離產生美,指在一定情形下,是與時間距離和空間距離相照應的。時間能夠沖淡一切,空間能夠腐蝕一切,這時所謂的美還會存在嗎?
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就是需要那么一點點神秘,就是需要給彼此一個自由的空間,太過親密反而會讓彼此不能更好地容納對方,更別提影響對方了。
世上的任何東西,任何一件事情,如果你太過于近距離接觸,都會發現它的瑕疵、弱勢、缺點;世上任何一個與你相關的人,如果你與他時時刻刻在一起,每分每秒不離開,那么即使是親密無間的愛人,有一天也會因為彼此間的赤裸裸,不再相互吸引、相互容納。
愛人都如此,更何況身邊的人。所以,無論你面對的是你的頂頭上司還是你的下屬;無論是你的親戚、朋友,還是兒女、父母;無論是你周遭的陌生人,還是剛剛相知、相識的人,在生活中都要給彼此一個空間,這樣才能保持那份美好,才易施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