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暑解渴綠豆湯
具體做法:綠豆30克,蘆根10克,白茅根10克,將蘆根、白茅根用紗布包好,加水適量與綠豆同煮至熟,去藥包。冷、熱飲均可。
點評:在酷熱難耐的夏天,人們都知道喝綠豆湯以清熱解暑。民間廣為流傳“夏天一碗綠豆湯,解毒去暑賽仙方”這一健康諺語。《本草綱目》是這樣記載綠豆的:用綠豆煮食,可消腫下氣、清熱解毒、消暑解渴、調和五臟、安精神、補元氣。綠豆性味甘寒,歸心、胃經,具有消暑利尿的作用,故為夏季補心安神、清熱解毒之佳品。蘆根,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除煩,止嘔,利尿的作用,常用于熱病煩渴,胃熱嘔噦。與蘆根、白茅根合用,共奏生津止渴,祛暑利濕之功效。
不過應注意,綠豆屬于寒涼之品,身體虛寒或脾胃虛寒者請勿過量飲用,否則會出現腹痛腹瀉等癥狀,陰虛者也不宜大量飲用!
涼血解毒馬齒莧
具體做法:鮮馬齒莧、鮮魚腥草、鮮穿心蓮、鮮紫背天葵、鮮蘇葉、鮮薄荷、鮮荊芥等任選一種,洗凈,開水焯后,涼拌食用。
點評:鮮馬齒莧、鮮魚腥草、鮮穿心蓮等食物既是中藥,又是我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但作用各有側重。馬齒莧在民間被稱為“長壽菜”,中醫認為其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的作用,對于預防腸道傳染病效果尤其好。
“魚腥草”又叫折耳根,屬于藥食同源的一種中藥,是清肺最好的野菜,特別是在夏天清肺熱、化痰濕的效果很好。
穿心蓮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夏天吃可以有效的避免中暑。
鮮蘇葉味辛,微溫,在《本草圖經》中記載:通心經,益脾胃!侗静輩R言》中也有記載,同木瓜一起食用,有散濕解暑的功效。
鮮薄荷味辛,性涼,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作用。荊芥原名“假蘇”,性溫,無毒,是發汗解熱藥,是中醫常用藥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