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想過這輩子不結婚了怎么辦?
我有個學生G阿姨,退休多年,年近60,因為喜歡村上春樹,為了想看懂日文原著而學日語。
G阿姨看上去很年輕,一點不像這個年紀的人,嫻雅干凈,溫潤淡漠。
G阿姨以前是市圖書館管理員,常年埋首書海中,身上有很強烈的文藝氣質。
常穿著素雅而清新的格子襯衫或花紋長裙,不化妝但是氣色很好,白皙紅潤。
說話動作都是輕柔含蓄,經常帶著微微的笑意,很是溫暖和煦。
可以想見年輕時候也必是個落落脫俗的清新姑娘。
從同事口里聽說G阿姨至今為止沒有結婚過,始終一個人,沒有孩子,沒有家庭。
她學舞蹈,學日語,看書寫作,經常獨自旅行,享受著一個人的生活。
我在腦海種擅自描繪出這樣一個年輕時候的G阿姨:孤高冷清,沉迷于自己的文學世界,不會也不愿意跟太多人打交道,也有過幾個不錯選擇,到最后總是分道揚鑣,家人也不安,親人閑言碎語,愈加抵抗這個世界,躲在圖書館的文字天堂。
20歲,總是心存美好想象著那位牽著手共度一生的靈魂伴侶,書籍里,電影中,各種美好的品質都加在了那位還沒出現的對象;
30歲,開始懷疑自己的堅持,開始害怕見到親朋好友,開始想要妥協,開始試著和自己并不喜歡的人交往,就好像寫不出試卷答案的學生,只能硬著頭皮填下解答交卷,卻發現還是無法說服自己;
40歲,好像過了一生一次的考試報名時間,突然有些釋然,雖也有些無奈和悲傷,卻開始說服自己,即使不結婚,自己也可以度過平靜而簡單的一生;
50歲,心不再有波動,開始明白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開始微笑對待身邊的人,開始感受一朵花從種子到盛開的過程,開始養一只溫順的小貓,窩在膝蓋上靜靜看書度過一個人的周末。。。
也許有人會覺得G阿姨很可憐,孤苦無依。獨自承擔生活的辛苦和孤寂。
但所有同事和學生都覺得G阿姨很幸福,來自內心安寧知足的幸福。
60歲時候的G阿姨,已經看得懂日語,會跳肚皮舞,練瑜伽,走過許多美麗的地方。
而平行空間選擇了湊合結婚的G阿姨,也許一臉滄桑,埋頭家務和孩子的瑣事,滿嘴的抱怨。
杜尚說:一個人的生活不必負擔太重,不必做太多的事,不必一定要有妻子、孩子、車子、房子。
有這些不一定幸福,沒有這些也不一定不幸,關鍵,你想好了沒有。
人生只有一次,自己都活不明白,你無法評判他人的選擇。
二。
留學的時候,我驚詫于日本人結婚率之低以及退休之后離婚率之高。
當時我曾住在一片老人區,發現周圍的老人幾乎都是獨居,但卻都樂于自己的小生活,聚會,喝酒,澆花,養狗。
在圖書館的看到一個調查數據表明,日本60歲以上近1/5是單身(從未結婚),每五個日本老人中就有一個一直單身。而一旦退休后,因為受不了老公的各種習慣和以前的忍氣吞聲而離婚的婦女也在不斷上升。
而近來來日本年輕人的結婚率也是逐年打破歷史最低,引起廣泛關注的社會問題。(比如電視劇《不能結婚的男人》,《不結婚》,《無法戀愛的理由》等等)
而在高速發展的中國各大中城市,這個現象也是或早或晚的事,回看身邊的人,是不是發現小學初中同學結婚早的比較多,而大學,研究室的同學,以及公司差不多年紀的同事們,結婚的較少?
所以也不用抱著僥幸的心理說我總會遇到那個命運中的人,《金三順》什么的那是編劇編出來騙你們收視率的。。。一生不結婚這種可能極有可能降臨你我這一代頭上
本文并不想探討這些問題背后復雜的社會問題,也承擔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