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是人們防災補損的一個工具。我們都不知道明天和災難誰先來到,因此,我們選擇用自己收入的一部份作為保險費,交給保險公司,當災難到來時,我們可以從容應對。
保險公司把我們交的保險費,按一定的風險概率提取風險責任準備金,以協議存款的方式存入銀行,保證被保險人發生風險時,受益人能如約領取保險金。此外,為了防止群發事件發生后,有足夠的支付能力,保險公司還向再保險公司支付了再保險金;還有承保成本的分推。這一切,都是保險業實實在在發生的項目,之后,余下的款項由公司專家團隊進行投資生財,長大資金余額。
在傳統的業務中,保險公司的利潤來源于死差、利差和費差,保險業務一定要管控好,只能盈,不能虧,否則投保人不答應的(原因大家都明白)。隨著保險市場的拓寬,經營渠道也得到擴大,保險產品以傳統型發展到分紅型和理財型,得到越來越多的國民的接受。
從我國商業保險發展的進程,我們能看出,我國保險業的發展是穩健的,沒有騙人之嫌。只是由于銷售體制的影響,營銷員素質的參差,出現一些銷售質量問題,這是發展中的問題,受傷者可以向監管部門投訴,向法律起訴。
當然,中國人時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那我還是強調投保三部曲:
1.了解保險,啟動投保意愿;
2.選擇能為我承擔貴任的保降司;
3.選擇誠實守信,能為我扎實服務的營銷員。
投保前認真選擇,投保后您就不會有上當受騙的感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