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論研發
這一條,華為足以讓中國所有的企業無地自容,因為華為有1萬名博士,幾十名俄羅斯數學家。而中國的企業從來不注重研發,而是以短平快著稱。華為用它今天的成果向我們證明,只有靜下心來做研發企業才有長遠前途!
我們都知道臺灣的企業很注重研發,那么我們先來看看臺灣的牛逼科技企業前五名投入研發經費有多少?
臺積電研發費568億臺幣,富士康研發費489億臺幣,聯發科研發費433億臺幣,臺聯電研發費137億臺幣,緯創研發費134億臺幣。
而2014年,華為研發經費400億,2015年,華為研發經費預計500億!
它遠遠超過臺灣的臺積電+鴻海+聯發科+聯電+緯創的總和!
以投入研發經費計:華為最近十年研發經費已經達到1900億人民幣!
從這個數據上看,如果華為在日本,僅次于豐田,排第二;遠超索尼的50億美元。如果華為在德國,僅次于大眾,排第二;遠超西門子的55億美元!
2015年,華為甚至進入了世界各國非軍工企業研發經費前10強!
請再看一組數據:中國A股154家化工企業研發費用支出總額56.2億元。其中,中國石化( 600028.SH)以12.9億研發支出排各公司首位,對應凈利潤為474.3億元。其中166家機械設備企業研發費用支出總額172.7億元。三一重工以12.9億研發支出排各公司首位,中聯重科、振華重工分別位第二和三位。而中國A股67家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的研發費用支出,總計約為53.56億元。 十二五 期間,國家撥款給數控機床的研究經費總規;驅⑦_到百億元。也就是說平均一年20億,不到4億美元。
再拿華為對比一下:華為僅2014年的研發經費是400億!也就是說,華為的研發經費,比A股154家化工+166家機械設備+14家機床業+67家醫藥的近400家企業的總和還多幾十億。
再看看BAT的研發經費,研發投入比例最大的百度70億,騰訊阿里估計是百億,總額270億,2015年BAT的研發經費總和,都不能跟華為相提并論!
另根據2006-2015財年財報顯示,聯想過去10年,聯想累計投入研發成本44.05億美元,尚不及華為去年一年的研發支出!所以水木然認為柳傳志離任正非差的境界不是一點點!
華為注重研發的最直接結果,是它已經擁有了3萬項專利技術,其中有4成是國際標準組織或歐美國家的專利。因此在100多家各種標準組織中擔任了主席、副主席、董事、各子工作組組長、報告人、技術編輯等至少90個職務。
如今,華為收完蘋果專利費后,甚至開始起訴三星!
去年華為向蘋果公司許可專利769件,蘋果公司向華為許可專利98件。這意味華為開始向蘋果公司收取專利許可使用費。
華為在訴訟中要求三星公司就其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對華為進行賠償,這些知識產權包括涉及通信技術的高價值專利和三星手機使用的軟件。
5、論生態
有人認為:阿里、騰訊、小米都在做平臺,華為搞的卻是產品,想想空間不夠大,但是作者認為最好的平臺就是產品!
什么叫平臺?說白了就是做社會各行各業的基礎設施,變成陽光、空氣和水、公路、鐵路,讓別人離不開你!而華為不僅用手機做成了一個大平臺,更是一種生態系統!
華為的產品線,覆蓋范圍已經覆蓋了ICT的全產業鏈!ICT是什么 ?就是信息、通信和技術三個英文單詞的詞頭組合(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
21世紀初,八國集團在沖繩發表的《全球信息社會沖繩憲章》中認為:”信息通信技術是21世紀社會發展的最強有力動力之一,并將迅速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顯然,所有的互聯網企業和用戶,都離不開ICT。
截止2015年8月底,華為已經在全球建設了660個數據中心,其中255個是云數據中心,這才是人類未來真正的生態基地!
華為ICT產品已經 基本實現了對全行業的覆蓋,被廣泛應用于金融、政府、能源等行業,以及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中。華為服務器去年在國內電力、廣電、公安等領域市場份 額居于第一位;在銀行領域的市場份額居于第二,今年有望沖刺第一位。
我們可以這樣認為:BAT和小米這些互聯網生態企業,本身就是華為ICT生態圈的一部分!華為目前在為全球30億人口提供ICT服務!
再放眼世界5百強企業,9成的中國企業是靠原物料、中國內需市場等優勢擠入排行,或者依靠上市運作去圈錢,比如我發現一些公司的最新估值也首次突破500億美元,市值僅次于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然而又怎么樣呢? 估值,不代表價值。
華為,靠的就是技術創新能力,以及海外市場經營績效獲得今天的地位。當過去的通訊產業巨擘摩托羅拉、阿爾卡特朗訊、諾基亞西門子等都面臨衰退危機時,它卻在過去10年間年年成長。
總之,從以上各種對比,水木然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如果中國沒有了阿里巴巴,騰訊和京東在電子商務上分分鐘取而代之。如果中國沒有了華為,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替代!
事業越大,心態越淡定。任正非的低調和平常心不是常人能理解的,所以年紀72歲的他還深夜獨自在機場打車。
按照任正非這樣的身份、地位,他完全可以選擇助理、保鏢前呼后擁、走VIP通道、豪車接送。
像任正非一樣低調、樸實的億萬富豪還有不少,比如全球最年輕的億萬富豪、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1984年出生年僅32歲的扎克伯格個人身價高達446億美元,位列2016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的第6名,一向以低調,并且在女兒出生時捐出了99%的財產。
這讓我想起了那批土豪和暴發戶,比如動不動就買私人飛機的趙本山、7000萬嫁女兒的山西煤老板。
作為一個80后,每當我讀任正非《我的父親母親》,總會平靜很大一陣,水木然雖然體會不到那個歲月的艱辛,但卻總會被感動的熱淚盈眶。
任正非出身于貴州貧寒家庭,這是他的成長故事。
任正非:
我們兄妹七個,加上父母共九人。全靠父母微薄的工資來生活,毫無其他來源。本來生活就十分困難,兒女一天天在長大,衣服一天天在變短,而且都要讀書,開支很大,每個學期每人要交2-3元的學費,到交費時,媽媽每次都發愁。
我經?吹綃寢屧碌拙偷教幭蛉私桢X度饑荒,而且常常走了幾家都未必借到。
直到高中畢業我沒有穿過襯衣。有同學看到很熱的天,我還穿著厚厚的外衣,就讓我向媽媽要一件襯衣,我不敢,因為我知道做不到。我上大學時媽媽一次送我兩件襯衣,我真想哭,因為,我有襯衣了,弟妹們就會更難了。我家當時是2-3人合用一條被蓋,而且破舊的被單下面鋪的是稻草。
上大學我要拿走一條被子,就更困難了,因為那時還實行布票、棉花票管制,最少的一年,每人只發0.5米布票。沒有被單,媽媽撿了畢業學生丟棄的幾床破被單縫縫補補,洗干凈,這條被單就在重慶陪我度過了五年的大學生活。
我們家當時每餐實行嚴格分飯制,控制所有人欲望的配給制,保證人人都能活下來。如果不是這樣,總會有一個、兩個弟妹活不到今天。我真正能理解活下去這句話的含義。
高三快高考時,我有時在家復習功課,實在餓得受不了了,用米糠和菜合一下,烙著吃,被父親碰上幾次,他心疼了。其實那時我家窮得連一個可上鎖的柜子都沒有,糧食是用瓦缸裝著,我也不敢去隨便抓一把。
高考前三個月,媽媽經常在早上塞給我一個小小的玉米餅,要我安心復習功課,我能考上大學,小玉米餅功勞巨大。如果不是這樣,也許我就進不了華為這樣的公司,社會上多了一名養豬能手,或街邊多了一名能工巧匠而已。這個小小的玉米餅,是從父母與弟妹的口中摳出來的,我無以報答他們。
”記住知識就是力量,別人不學,你要學,不要隨大流。“”以后有能力要幫助弟妹。“父母這樣教育我。
我當年穿走父親的皮鞋,沒念及父親那時是做苦工的,泥里水里,冰冷潮濕,他更需要鞋子。現在回憶起來,感覺自己太自私了。
回顧我自己已走過的歷史,唯一有愧的是對不起父母,沒條件時沒有照顧他們,有條件時也沒有照顧他們。(摘自:《任正非:我的父親母親》)
面對家中的7個兄弟姊妹,身為老大的任正非,從小就學會要與父母一同扛起責任,他應該真正體會到了中國底層人們的苦難,并將自己深深的作為其中一員,這就是中國企業家最缺少的感恩情懷和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