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報道稱,近日有一場名為“全球私人甄選佳麗”的活動在廣州舉行,該活動主要負責為18位身價百億的離異富豪全球選妻。據悉,這些富豪的選妻標準主要集中在相貌、年齡、身高、家庭、學歷以及有無性經驗之上,同時,還有才智顧問、易學專家、心理專家等對報名的女性進行才智考驗,在筆者看來,這場全球富豪選妻可謂過關斬將、陣容空前。
只是,筆者不禁替這些富豪悲哀,按照這樣的標準和環節甄選下來的女性,是否真的能得償所愿?還是這些富豪只想通過選妻得到一個符合各項標準的“商品”,只不過這件商品是個各種符號集合的性別為女的“人”。在“非誠勿擾”帶火了一批參加“相親真人秀”的女性之后,“非誠勿擾”正式成為相親類節目的領頭軍,各式各樣的女性,在這場相親盛宴中,卸掉東方女性的羞赧,赤裸裸地宣揚著她們對于“高含金”婚姻的狂熱崇拜。
她們自詡“拜金女”,堅持以“坐在寶馬車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車上笑”為中心,走“要嫁就嫁高富帥”的路線,力爭實現“飛上枝頭變鳳凰”。當然,從個人的角度來說,想要嫁個有錢人無可厚非,但如果“嫁個有錢人”赫然成為一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和標榜,那么,需要我們反思的可能就不能僅僅局限在“拜金主義”和“虛榮”之上。
這些年來,我們已經學會了為各種社會問題尋找答案,而這種答案也竟然驚人的一致。然而,當舊的價值觀淪陷,新的價值觀尚未建立導致社會問題層出不窮成為各界共識之后,個人認為,制度更應首當其沖受到拷問!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曾經在一次講座中指出,中國的很多社會問題和矛盾,都是由制度本身所造成的,也是當下中國人深陷在浮躁和不安當中不能自拔的原因之一。
在筆者看來,無論是富豪全球選妻、還是適婚女性電視征婚,都折射出國人對于安全感的熾熱追求。富豪選妻要求年輕貌美、處子之身、家庭關系簡單;適婚女性電視征婚更是直接必須是“三有青年”即“有房有車有票子”。當物質穿越情愛成為愛情和婚姻的首選,唯一能證明的就是求婚者本身缺乏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在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中,生理需求位于整個需求層次論金字塔的最低端,在馬斯洛看來,生理上的需要是人們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飯、穿衣、住宅、醫療等等。
而這種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沒得到滿足,不正是當下中國草根階層最真實的寫照嗎?買不起房子,進不起醫院,呼吸著坨狀空氣,咀嚼著有毒食品……在中國人無頭蒼蠅式的經濟高速發展中,投毒戕害成了“知己知彼”的絕招。是該放慢腳步好好反思反思了,為什么在歐洲一個公交司機都能活的光鮮體面,而中國即使是億萬富豪也活的如同在刀尖上行走?溫總理多次反復強調,要讓每一個人都體面的生活著。那么,究竟怎樣才算是體面的生活?護城河有成群的野鴨、天鵝閑適自在地嬉戲;空氣中到處都是青草的香味;森林里有嬉笑的小孩在尋覓香菇和莓果;老太婆坐在葡萄藤下聊天,販夫走卒在籠罩著月光的沙灘上跳舞;干瘠的山上猛烈地開著星星似的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