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只是為喜歡電影和音樂的人提供發表純粹性言論的豆瓣是如何消耗完用戶對它的好感的?這次不僅僅是被人民日報點名批評導致口碑下滑,更多的應該是豆瓣影評真實性的問題。近日,有記者在某寶咨詢了一些專門做電影推廣的老手,沒想到從中真的發現了所謂豆瓣影評水軍。
豆瓣電影評分內幕遭曝光
小編記得前段時間有媒體曝光了所謂的黑粉產業鏈,其中內部人士明確提到一線A咖更喜歡養黑粉詆毀對手名譽,爭搶事業資源,而黑粉們收錢寫評論,月收入可觀者能超過10萬元。而在電影行業,買水平刷評論的行為在業內來說,或許早已是一件公開的事情。
據悉,記者聯系了專門負責電影評分的“賣家”,對方有專門承接各大電影類網站推廣的公司團隊,業務范圍包括“想看、評分、評論”等,這些范圍與豆瓣電影一致。
豆瓣電影評分內幕遭曝光
豆瓣真實用戶(即所謂的水軍)做出一次評價加評分的價格為20元,且這個真實用戶的定義為在豆瓣真是注冊并且活躍的用戶,他們完成任務后向賣家提供截圖就能得到勞務費。另外,小號服務也是影評水軍中的主力軍,即2016年以后注冊的用戶。
賣家還曝出了一個驚人消息,新上映的電影一般都會找水軍刷評分,且專找做真實用戶評分的幾個“賣家”同時進行。
豆瓣電影評分內幕遭曝光
此前鄧超孫儷主演的《惡棍天使》的豆瓣評分一度低到3.9分,在差評滿天飛的情況下,鄧超站出來指責有人惡意刷評分和評論。而今年的《長城》《擺渡人》面臨同樣的情況,張藝謀被指大勢已去,王家衛被拉下神壇。
而在人民日報點名批評豆瓣的文章中舉出了一個例子,有不站隊任何一方的用戶給某部正在熱映的電影打了5星之后,賬戶竟然被鎖了!這名用戶表示曾經那么相信豆瓣評分。
或許正因如今充斥在豆瓣的水軍刷評分太過厲害,有些電影的分數并不真實,我們正在錯過一些好電影和被水軍帶進坑,把原本不是那么差的電影在潛意識里定義成了爛片。
豆瓣電影評分內幕遭曝光
但豆瓣內部工作人員表示,豆瓣有嚴格的反水軍機制,且已經呈現在用戶面前的分數很難被水平刷動。
都說現在國內的電影市場已經進入了最差的時代,爛片層出不窮,觀眾能夠看到的好電影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導演和藝人只沖著金錢而去,把電影市場攪得變成死水一灘。
雖然經過這次人民日報的“警醒”之后,試圖刷評分的電影制片方可能會有所收斂,但借用豆瓣工作人員的一句話來結束全文,“整個豆瓣系統里沒有修改電影評分的后臺功能,不知道除了(導演)拍出好電影之外,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