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來,就拿中國和日本的電影來說好了,為什么我們看日本的電影也許會有更多的共鳴?縱觀日本青春影片,跟我們一樣,戀愛的題材必不可少。然而,就簡單地拿巖井俊二這個被我們所熟知的爛大街的青春影片導演來說好了,《情書》講訴清新可人的愛情,《關于莉莉周的一切》關注青年暴力事件,《花與愛麗絲》將青春期的無邪還有友情演繹得淋漓盡致,《夢旅人》關懷精神患者和信仰,《四月物語》關注獨自上大學的女孩的孤獨。
單一個導演而言,從題材上就做到不重復自己。我們一個大陸,為何就沒公司做到不重復大陸?就拿《四月物語》來說,實際上也是無聊透頂的劇情,但是到最后你卻發現,女孩的純真實際不需要那么多的鋪墊,我們跟她一樣,她的孤獨就是大家的孤獨。多么可貴的共鳴還有題材。
除了以上的題材,日本更多的還有讓我們沸騰的熱血題材,多好玩。
我們的青春有暗戀、友情、夢想、熱血、孤獨、隱忍的妒忌,題材偏地都是,但是我們為什么偏偏要莫名其妙地撕X還有不停地用物是人非來標榜青春?
實際上,中國的青春影片處于上升時期,一切都在效仿還有前進。當《致青春》拿到了好票房,它的題材還有一切就會被下一部影片效仿。“我們一起來殘酷吧,我們一起來相愛相殺如何吧?”于是中國青春影片遭到了很多抨擊,這種抨擊都是好的,因為我們都在前進,但我真心希望和相信,《梔子花開》能為中國青春影片開創一個新思路還有導向(如果它最后票房高的話),讓青春影片百花齊放。
《梔子花開》的故事內核其實非常簡單,四男四女的夢想在遭到現實的碰撞之后,有愛的人為對方的夢想去延續去完成,過程當然碰碰撞撞,結尾不管如何,完成了就是成功。多像在大家的青春能輕易做到的事,就像我們要完成最后一次考試,我們去努力,最好考壞了也好考好了也好,老師安慰我們說“只要努力過了,你就是最好的。”
影片里我覺得最好的片段應該是男主角為女主角慶祝生日的時候,女主角在傷心的情況下,粗魯地伸手抓蛋糕吃的那一刻。這也是性格塑造最好的一場,將情緒的張力撐到最大。另外,在女主角拿到姐妹的快遞的時候,我以為接下來會發現快遞是姐妹的OFFER,或者是死對頭的OFFER,然后女主角為了自己的夢想藏起了那些OFFER或者如何隱瞞了,那么接下來就是矛盾的產生以及看女主角如何愧疚然后買單的故事,也是夢想的最大矛盾和情緒控制。然而,影片并沒有在這里作功夫,只是發現了姐妹無力一起去巴黎,稍微有點可惜。
影片都有好有壞,《梔子花開》特別明顯的一點是帶著湖南衛視連續劇的影子,甚至是把拍電視劇的剪接手法和演繹手法搬到了電影上,但這是何炅老師的第一部作品,他其實也在反復強調,給他一次機會。
就我而言,我覺得其實不僅要給何炅老師一次機會,實際上,他也做對了一件事,或許他自己都不知道,連他自己都沒有發現,就是他可能給青春影片市場這棵大樹開出了一條新的分枝,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所有新事物都是稚嫩的,所有新聲音都是微弱的,但有一天當新的東西變成了經典的東西,它的價值就能夠呈現。也非常期待這一天。
就像前面所說的一樣,影片里的人物在追求夢想的時候,就像是一次歷經千辛萬苦的考試,無論最后如何,經歷了就是最好的!稐d子花開》也是何炅老師的一場考試,無論最后如何,他考過了,就是最好的。這里必須感謝他,選出了一個新題材,就像他自己對他自己作出了新的挑戰一樣。
未來有一天,或許我們在回憶青春的時候,我們會回憶起那些熱血而無邪的純真,想起我們奮不顧身作出的傻傻的事,為了某些傻傻的事,傻傻地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