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郊外,一片昏暗,而田間地頭,卻有點點黃綠色熒光閃動,與溪聲、蟬鳴一道,構成一幅初夏圖景。螢火蟲,因尾部發出黃綠色熒光得名,也因這一發光屬性,成為人類表達情感的介質。盡管環保組織一再呼吁“放飛即放死”進行抵制,而在現實中,螢火蟲展覽表演經久不衰,網絡上,螢火蟲活體售賣大行其道,并自稱蟲源來自“養殖基地”。 多名商家介紹,網售螢火蟲活體的蟲源大多來自江西寧都縣。
近日,記者調查發現,受制于養殖成本和產量,所謂的螢火蟲養殖基地,實際上幾無可能成為網售螢火蟲的主要來源,野外捕捉仍是主流。在銷售中,多名寧都縣商家常以“持有養殖證”的名義,讓買家“放心”,但記者調查發現,當地相關部門未審批過“螢火蟲養殖證”。
“螢火蟲”在淘寶檢索中顯示的結果大多與“浪漫”“禮品”“送情侶”等詞組相捆綁。淘寶商家告訴記者,每年的“母親節”“520”及“七夕情人節”前后都是銷量的高點。今年的“520”,商家推出的“520只888元”螢火蟲套餐就頗受人們歡迎。
記者注意到,或為了避免“麻煩”及質疑,網售螢火蟲活體的店鋪中,一些商家常自稱,蟲源來自“螢火蟲養殖基地”,并用價格將野外捕捉和人工養殖的螢火蟲區分開來。多名商家稱,如果購買數量達到數千,野外捕捉的螢火蟲將降價至0.8元一只,“人工養殖”的螢火蟲則叫價1-1.2元。
商家語焉不詳的“螢火蟲養殖證”是否真的存在?數次追問下,幾名商家向記者透露,他們所說的“養殖證”其實是工商營業執照復印件,但也有商家稱,“養殖證可以搞出來”,“網上下載一個”,辦個假證即可。